“我们在共享食堂做红豆饼,一会儿给社区老人们送去。”景山街道繁荣社区共享会客厅正在举行重阳节活动,叶阿姨既是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又是社区“一老一少”服务项目的受益者。
或许从“居民叶阿姨的一天”中便可以感受到社区生活的充实和美好——
初秋的早晨,叶阿姨早早来到了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她的老年大学同学们一起开始练习健身气功。600平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设有义诊室、会议室、活动室、打乒乓室,老人们可以在里面阅读、练琴、唱歌等。
临近中午,从不远处共享会客厅里飘出阵阵饭菜香,四菜一汤让叶阿姨轻松解决了吃饭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共享会客厅,将“长者食堂、共享厨房、日间照料、心理辅导”等多项功能融合一体,为小区居民提供最贴心服务。
饭后,叶阿姨会参加一些社区举办的社团活动,如手工、绘画、音乐等。“社区对我们老年人非常照顾,我们也非常愿意做社区志愿者为社区服务,只要社区需要,我们随叫随到。”临近放学时间,叶阿姨作为“爱心接送护送队”一员,义务去小区幼儿园接送居民孩子放学。
……
叶阿姨所在的社区在瓯海区景山街道辖区内,这里作为老城区,“人口老龄化”和“老带小、隔代养”现象突出。因此,在今年党建引领“共享社·幸福里”创建中,街道把“一老一少”协同发展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
盘活资源打造“老少共乐区”
“我每天都会来这里聊聊天,看看今天社团有什么活动,充实一下生活。”走进瓯海区景山街道东小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时,小区诗书画影协会的几位老人正在挥毫泼墨。像这样的场景,对于景山街道其他社区的居民来说也都是日常。
在东小区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共享食堂、健康诊疗站,创新“第三方运营 阵地定点服务 社工上门服务”多种服务模式,构建了康养一条龙服务。在景山社区中央花苑、会昌社区净景家园等多个小区配备了亲子课堂、幼儿免费托管、非遗体验等场所,开设四点半学堂、艺术课堂等服务,实现幼儿托管、娱教等全方位服务。
街道分别在7个重点小区,打造了11处共1000余平方米“一老一少”活动阵地,串联了幼托、养老、医疗等多场景空间,与1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4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同形成了“1 4 N”瓯江红党群服务矩阵。
数字赋能打造“老少共融区”
今年4月,瓯海区景山街道净水社区以打造“共享社·幸福里”为契机,将“政务超市”开到西山家园小区,社区居民可以“零距离”享受政务服务资源。
7个重点小区搭建“便民服务超市”,以现场下单办、扫码预约办以及咨询帮代办三种方式为群众提供82项政务微服务,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让他们少跑腿、不跑腿就能享受政务服务资源。
为积极推进数字化改革在“一老一少”领域的应用,街道普及“浙里康养”“共享社·幸福里”等数字系统,完善全域240余个微网格建设,并建立微网格服务群,采取“线上问询 线下走访”形式,向网格内“一老一少”收集信息、需求,针对空巢及病残老人、留守儿童群体组建“一对一”重点关爱小组,开展个性化服务工作。
除此之外,小区还开设共享食堂,老年人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登记预约就可享受配餐和送餐服务,并免费提供小型家宴的操办的空间和厨具,有效解决老旧小区居民套房宴请难的问题。同时,在东小区、勤奋小区等小区设置“共享智能柜”,提供“一老一少”所需的轮椅、血压仪、玩具等多类实用物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就能实现借用和归还。
多元联动打造“老少共进区”
“我们小区老人多,孩子也多,如今邻里互助氛围越来越浓,很有爱!”在街道东小区内部幼儿园门口,由退休居民自发组建的“爱心接送护送队”,每天都会义务接送部分小区内孩子放学,解决了不少家长因为下班时间和孩子时间不合拍的难题。
像这样有爱的场景,每天都在社区上演。东小区居民自发组建的“爱心接送护送队”、热爱园艺的陈阿姨组建的绿化志愿团队以及老年达人组建的艺梦乡村艺术团等30余支小区志愿服务队以及7支小区达人团,实行“邻里互助、低龄帮助高龄”的自我服务模式,发动小区居民认领“一老一少”服务项目。
以群众所需所盼特别是“一老一少”需求为风向标,深入推进瓯江红“共享社·幸福里”建设,让更多更优质公共服务下沉一线、惠及群众……
党员干部助力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联合驻居单位、在职党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点亮微心愿”活动,全年梳理老年人需求86件,现已办结75件。将“适老化改造”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全面改造小区公共区域无障碍设施100余处,改造老年人家庭适老化1处,建设加装电梯25部。
社会力量参与实现资源共享,与瓯海农商银行、瓯海人民医院、瓯海慈善义工队等30余家单位建立党建联盟,对接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现实需求,打造“联盟·助医”“联盟·助养”“联盟·助教”三大服务品牌;创新“乐享红盟”十大服务项目,每月开展“服务进小区”活动,年提供服务50余次,惠及1000余人次。(图片由中欣授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