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黑鹰光伏注:又是叠瓦!不久前,Solaria起诉阿特斯侵权。光伏产业里,类似的专利之争在过去两年已有数个来回。从2016年至今,叠瓦是重要的产业明星之一,推崇、质疑和争议都没停止过。有媒体预测,经历大风大浪后,叠瓦技术必将蹚入主流;但也有观察者认为“叠瓦,想说爱你不容易”。事实上,叠瓦作为一种平台性的组件制造技术,批量应用后,一直受到专利方面的困扰,可靠性方面的质疑声音也较多。叠瓦到底行不行?本篇内容由产业人士投稿,并不代表黑鹰立场,意在抛砖引玉,欢迎探讨。
笔者记得从2016年开始,叠瓦技术在光伏行业非常火,一度与半片技术,多主栅技术成为当年最热话题。
在2018-2019两年里,最火热的话题除了210和166的尺寸之争,就是小片间距技术了。小片间距出现了四个分支:叠瓦、叠片、拼片和板块互联技术。也许大家发现了,叠片技术一直贯穿其中,成为了连续4年都在技术热潮中拿来对标的技术。
如今四年过去,半片技术已经成为行业标配,并且随着电池进入210的尺寸,出现了3分片技术。同时,多主栅技术也成了行业标配,技术分支多种多样,包括2017年时兴的5BB,6BB,到现在出现的7BB技术,9BB技术和12BB技术。主栅也出现了多种变化,圆形焊带、三角焊带、整形焊带、板块互联等等等等。
但叠瓦呢?
收益逐渐缩小的叠瓦技术
叠瓦的实际功率增益:25W。
笔者翻阅了历史的资料,下表是咨询机构PVinfolink2017年时的报告内容:
在2016年投入叠瓦组件制造,每片组件获得的增益是85元。
为了还原实际价格情况,我们翻阅了2016年7月的一个招标文件。2016年7月27日,中广核2016年光伏组件战略集采项目招标在北京举行,此次招标分为400MW普通光伏的战略集采项目招标和500MW的领跑者项目招标。总计超过25家组件企业参与此次招标。
400MW普通组件招标,在22家该部分的投标价格中,最低报价为3.167元/瓦,最高报价为3.6元/瓦。
其中,最低价为多晶组件,最高价为单晶组件。多晶组件主流投标功率为265瓦,投标价格普遍位于3.3元/瓦左右;单晶组件主流功率为280瓦,价格普遍位于3.4元/瓦。
在2020年的组件价格下,投入叠瓦组件制造,每片组件获得的增益:40元!
笔者依照分析,制作了损益表:
可以看到,2016年,常规组件改造为叠瓦技术后,单块组件增加25瓦,可获得85元的销售收益。也就是说如果新建设一条产线做做叠瓦组件,那么只要设备成本,厂房成本,材料成本等只要能在85元收益之下,摊销掉,就能获得叠瓦改造后的收益。
神奇之处在2020年,组件价格已经跌到2016年价格的一半以下了。假设叠瓦依然能带来25瓦的功率增益,那么叠瓦组件的销售增益是40元/块组件。对比2016年减少一半。
我们可以就这个趋势推算,如果组件售价持续下跌,那么叠瓦技术带来的售价增益是越来越低的。
组件增加的设备包括:叠瓦胶体印刷机,排版机,激光切片机、叠瓦胶烘干机、适用于叠瓦设备的层压机等,辅材增加包括叠瓦导电银胶、印刷导电胶网版等。
以上这些设备和辅材是在常规组件生产基础上增加的,如不做叠瓦组件,这些全部都将闲置。老板们,心在滴血!
叠瓦组件实际增益问题:
1.电学收益(次要):这部分比较复杂,简单的提几个点,不做实验数据分析:叠瓦后,电阻下降,功率有增加。
2.排版增片收益(主要)
叠瓦技术通常是将一张电池片用激光切割为5-6片长条小电池。通过一片一片叠起,利用导电胶替代传统的焊带进行串联。由于每一片是层叠的,电池之间的片间距减小,从而在同样的组件面积下,能多放1-2排“小电池”。
简单来讲,原始组件是60片电池,叠瓦组件实际使用了60 0.2片*6*2=62.4片太阳能电池。
多了两排就是0.2*2*6=2.4片。
差价要减去2.4片电池的价格,也就是12-14瓦。
以一瓦电池0.8元计算(2020年单晶电池为例),12瓦计算,电池多花费9.6元。
我们用2020年的增益金额40元-9.6元=31.4元。也就是说如果叠瓦的全部投入成本摊销到单块组件上,必须低于31.4元。
差价直接决定了叠瓦这个技术的性价比。这个差价必须能cover掉叠瓦改造及叠瓦工艺的全部成本。
结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A.我们不探讨叠瓦组件的整体制造成本如何,如果这个成本高于30元/块组件,那投资做叠瓦组件,是亏本的。
B.如果电池价格持续下降,可能连叠瓦的加工成本都无法平衡了。
C.已经投入制造叠瓦组件的厂家,最大的希望就是尽快卖出组件,回收原始投资,而不是二度扩产。
所以为什么很多组件厂没有大举投入做叠瓦组件,相信读者应该明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黑鹰光伏,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