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一直关注智能手机市场和相关的热门报道,你会发现最近出了CES之外还有一款手机在网络上引发巨大的讨论——然后引发讨论的部分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事情:“红屏”。没错,相信最近大家都有所耳闻,事件的主角就是华为的Mate8。
在网上关于Mate 8广色域屏幕发红的话题众说纷纭。然而这部当下热门的旗舰手机产品,如果你用到真机(或到国美、苏宁、顺电等销售场所看看真机)后,却发现:真实看到的屏幕并没有网上的照片那样呈现“不正常的严重泛红”的情况,所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事情是这样的,你看到的并不会“严重泛红”的Mate8也是真实的。一切的一切,我们都要从一个东西说起,这个东西叫“广色域屏幕”。
华为在发布会和其官方网站上,都公布了Mate8这块屏幕是一块“色彩饱和度达95% NTSC色域的屏幕”。从指标上来说,这是一块不折不扣的广色域屏幕。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下什么是所谓的“广色域屏幕”:广色域是一种进阶的色彩背光技术,国际标准是色彩覆盖率能达到NTSC92%的即为广色域。这种技术在电视/显示器上应用更早:像目前最为流行的广色域背光是电视中的量子点LED背光,色彩覆盖率可以达到惊人的NTSC110%,定位高端市场。而之前诸如非常著名的戴尔U2410显示器,也是经典的“广色域”显示产品。
好,这里又蹦出了一个新名词:NTSC——这是一个用于表示“色域空间”的名词:色域的范围是人为规定的,因为要表现人眼观看到的色彩世界,需要一个数学公式来表述千变万化的色彩,所以1931年,CIE(国际发光照明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CIE是其法语名称首字母的缩写)在RGB三原色模型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从真实的基色推导出理论的三基色,创建了一个新的颜色系统,这就是CIE 1931标准。此后由于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对色彩要求的不同,于是出现了NTSC色域以及sRGB色域和Adobe色域,其本质就是三个不同的数学公式,用来描述不同领域对色彩的要求。
这三个色域标准是在不同的时代发展起来的,在CIE 1931标准之后,电视开始发展起来,于是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制定NTSC色域,规定了彩色电视的色彩标准。随后由于数字设备的快速发展,sRGB色域被制定出来,主要针对数字显示领域,而Adobe色域多应用于打印出版行业,是后起之秀。由于电视的受众面更加的宽广,所以有很多厂商喜欢用NTSC色域来描述广色域,这个习惯从电视机屏幕的描述直接继承到了手机屏幕的显示中。
关于广色域,最好理解的一件事情就是它可以显示出比传统屏幕更多的色彩范围。因此在实际呈现上,往往会看到更鲜艳、饱和度更到的画面。但有一些关于广色域的知识其实一直是被误导的,比如说:其实色域跟液晶面板所使用的材质和技术没有必然联系。因此无论是VA面板、TN面板,还是IPS面板,都有可能是广色域显示器也可能不是,而控制色域范围的根本是背光和滤色膜(又叫彩色滤光片)。而AMOLED/OLED这种自发光显示器,其实并不在广色域讨论范围之列——其不存在因为背光造成的色彩空间空间问题。而“广色域”也并不是一门真正意义的“技术”,而是一项基于新背光源的色彩管理方式。
接下来的部分非常关键:为什么我们肉眼看到的广色域屏幕是鲜艳的而拍出来的屏幕照片是严重偏红的?——这个疑问不仅仅对于Mate8,你可以在网上搜集大量的关于广色域显示器(如戴尔U2410显示器)和广色域电视(典型如索尼BRAVIA电视)拍屏“偏红”的网络讨论帖。事实上,几乎所有的相机、扫描仪等色彩输入设备,默认色彩空间都是sRGB。无论是手机、低端卡片机、中端单电及准专业备机、高端单反、专业数码机背等等,默认色彩空间一定都是sRGB——这是一项不同于NTSC标准的色彩空间管理计算方式。在手机或相机拍摄屏幕画面时候,实际上色彩已经在无形中进行了色彩空间转换的计算——问题就来了,你并没有告诉你的手机或是相机拍摄的图像色彩空间和你所使用的产品色彩空间不同,于是按照传统的色彩管理拍出来的照片呈现出了因为广色域而导致的“多出来的色彩”,这里有个名词叫“色彩溢出”,于是我们看到了严重偏红的照片。所以其实摄影师都知道:包括相机、显示器都有一项在后期中使用的流程叫“色彩管理”,相机配合上正确的色彩管理,就会把刚才那种错误色彩空间转换模式变为正确的模式——颜色就对了。而至于手机拍照,简单的功能之下并不会有这么严格精确的色彩表现,可想而知,拍屏“严重偏红”这事儿呢(尤其是微博上大量手机拍照的偏红),其实是“色彩空间管理”这事儿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