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不真实,与历史不符;有可能的,微观地看历史,不知道又有几个历史学家能看清楚?
有人说:不真实,打得不对劲。这话我之前也说过,我曾提出来,人物的塑造摆在当时的战争背景下有些夸张和失真了。现在我还是会说这个话,至少龙文章这个人物的塑造还是无法让我完全的信服。但是,当我完全看完这部剧的时候,才发现,这不是重点。
无论,是历史还是战争,都不是整个剧的重点,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那么什么是重点?
是人。什么人?是那个时候的人吗?是战争下的人性吗?我觉得你可以这样理解,但我觉得兰编两年呕血的作品,想说的不会太少,还是像我原来讲的那样:兰先生的题材太大,让康先生为难了。那么是多大的题材呢?
记得在士兵突击的节目中,康导说道:大家不要去说成才,夸三多,他们本是一个人批开两面来写的:三多是内在的,晚上的我们;成才是白天的,世故的我们。写士兵突击这个童话般的故事,其实是写现实的我们。
其实,我觉得,这两位故技重施了一遍,只是难度系数加大到9.8个G而已。
再写人,写现实的人,写现实的中国人。但不用童话写,拉开门,向回走,用昨天的眼光打量今天的我们。怎么打量,那么多人?那就再批呗,一个人可以劈成许三多和成才,那就多批几刀,兰师傅批了两年,选了远征军这把好刀,批出了龙文章,孟烦了,虞啸清,小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