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随风荡漾,水鸟翩翩起舞。
盛夏之际,天津市宁河区西南部的国家级古海岸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湿地呈现了最美丽的景色。
与以往不同的是,醉人的美景并没有迎来大批的游客。这个素有“京津绿肺”美誉,之前每年接待40万游客的自然保护区,从昔日的喧嚣,逐渐回归了原有的和谐宁静。
改变,从2017年的中央环保督察开始。按照“生态优先、重在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发展”的原则,七里海正在经历着历史性的“蜕变”。
站位变了:从发展的冲动到保护成为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
“七里海湿地是‘京津绿肺’,精心呵护好湿地生态系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2019年3月1日,天津市委*李鸿忠深入宁河区七里海湿地核心区调研时强调。
这是李鸿忠第七次深入七里海湿地进行调研。
1992年,七里海成为被国务院批准的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是牡蛎礁等构成的古海岸遗迹和湿地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湿地保护区在宁河境内占地233.4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44.85平方公里。6万亩的连片芦苇,3.5万亩的水域面积,高出城市中心30-50倍的负氧离子,让七里海湿地保护区成为了京津唐周边难得的一片“绿洲”。
但是,在寸土寸金的天津,宁河寻求经济发展的冲动却难以抵挡。
从2011年开始,宁河区政府开始在七里海核心区边缘开发旅游项目,2012年建成的“七里海湿地公园”,更是每年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约30万-40万人进入核心区。
真金白银的“回报”时间还不长,事情就开始向另一个方面发展。
鸟类等野生动物和各种植被明显减少,历史形成的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呈现退化趋势。同时,景区“开门营业”不到三年的2015年5月,原环境保护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对保护区内违规项目进行清理。
“宁河区在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里海湿地核心区和缓冲区违法建设湿地公园。”2017年,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反馈督察意见时,将七里海作为一项主要问题向天津市提出。
被督察组“点名”后,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发展问题,推进整改落实工作。
2017年10月,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宁河区编制完善的《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年)》,“十大工程”开始全面启动实施。
在整改修复工作的资金保障方面,结合土地流转工程,天津市还给予七里海湿地每亩每年500元的生态补偿金。
“一把手”多次“过问”、靠前指挥,多项工作紧锣密鼓,一批资金迅速到位,一系列的“动作”向天津市以及宁河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传递了明显信号,那就是整改工作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
思想变了 :从“建设管理委员会”到“管理委员会”
2017年10月29日,位于七里海保护区的宁河区俵口镇兴家坨村的村民迎来了一支特殊的“宣讲小分队”。
这支由天津市委*李鸿忠带领的十九大代表“宣讲小分队”向村民们宣讲的一项内容,就涉及七里海湿地的保护与人民的生产生活关系。
“七里海不仅是宁河的七里海、天津的七里海,更是京津冀地区的‘肺’和‘肾’。要为子孙后代计、为京津冀地区计、为长远发展计,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环境治理与发展兼顾。”李鸿忠在与村民交流座谈时说。
“以前个别村民有误解,通过座谈交流,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增进了对生态文明的了解。”村民们表示。
“七里海湿地是宁河独具特色的重要生态名片。擦亮这张名片,需要全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宁河区委*王洪海表示。
如今,将湿地保护区建设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处理好保护区建设与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积极调动各类资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扎扎实实做好农民群众就业、增收等工作,紧紧依托生态优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了宁河区发展的新方向。
“无论去北京还是长三角和珠三角,企业听我们介绍七里海都很有兴趣,越是高端优质的企业对环境要求越高。不符合环保要求,多好的企业我们也不会用,因为它缴的税还不够环境治理的。”时任宁河区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的运新满说。
事实上,思想意识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
“2015年十部委下发通知后,虽然停止了旅游经营活动并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但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景区或许还有可能继续做下去。”管理委员会党组*、主任陈力长期在七里海工作,对七里海的变化深有感触。他坦言,真正的重视是从中央启动环保督察开始。
“以前叫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委员会,现在更名为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去掉‘建设’两个字,体现的正是思想意识的变化。”荡漾的芦苇旁,陈力说道。
“绿水青山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还湿地保护区以宁静自然之美,成为全区乃至全市上下的共识。
行动变了:从“亲手建”到“亲手拆,亲手修”
站位和思想上的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行动上的变化。
“七里海湿地保护修复工作是宁河区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之一!”宁河区区长张伟表示。
2017年开始,一场大规模的联合拆除行动,让七里海湿地公园彻底成为历史。
8公里景观带、4公里水上木栈道、108处木屋、亭台、码头、吊桥……七里海西海内的这些旅游设施被一一拆走,地面砖石、混凝土基础全面清理。覆土、培绿、还湿,七里海又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
除了七里海湿地公园的整改,对七里海湿地保护区违建项目的整改工作也从2017年开始。
2017年8月印发《天津市宁河区贯彻落实中央第一环保督察组反馈整改工作方案》;2017年9月完成核心区54处违建拆除任务;2017年10月完成缓冲区、实验区资产评估和各镇农业调整设施审批工作;2017年12月成立七里海保护区公安警务站,并拆除整改完成缓冲区、实验区内违建136处;2018年1月通过天津市整改办检查组验收……
“公园建设时,我是工程科的科长,到之后的拆除违建和如今的保护修复,我基本都参与其中,是真正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陈力说。
作为管委会的“一把手”,陈力目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七里海湿地的保护和修复上面。
按照天津市湿地保护区“1 4”规划体系要求和《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15年)》,涉及七里海保护和修复的“十大工程”规划建设正在有序开展。
排查出核心区内856座坟茔全部完成外迁;核心区6.84万亩土地全面完成流转并实现封闭管理;潮白新河乐善橡胶坝更新改造和青污渠治理工程完成;生态移民工程进展顺利,预计2020年底实现整体搬迁……
“此外,重点实施的核心区生态修复工程主要着力改善保护区内原来分割经营、严重退化的状况。”陈力介绍说,本着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辅助的原则,现大部分修复工程已基本完工,修复效果初步显现,到2020年6月全部修复工程完成之后,将有效改善现有七里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及生物链的亚健康状态。
以此次问题整改为契机,宁河区还出台了《关于建立七里海保护区管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保护权责,在管委会更名的同时组建了80人的巡护队伍,配合七里海保护区公安派出机构共同打击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并对核心区实行封闭管理,原来通往核心区的34条道路全部封堵,全长49公里的核心区防护围栏及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建成。
环境变了: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近Ⅳ类
近80公里的干、支及外环渠开挖疏浚,18处鸟岛的新建及改造,2万余亩的鱼池堤埝拆除及大面积的沼泽浅滩营造,1.2万亩自然和人工辅助植被的恢复,4000亩苇地的旋耕复壮及补栽……
如果不是经人提醒,记者很难将眼前地形地貌恢复的情景与之前的违规开发破坏联系起来。
思想和行动上的转变,让七里海回归了宁静。
过去很多年,核心区六万多亩苇田和水面由大户承保,常年的渔业生产活动对水质造成了很大污染。核心区土地流转后,消除了密集型水产养殖,防止了对水质造成污染。核心区内部和外围违建的拆除,生产经营活动的消失,也杜绝了乱排污水、乱丢垃圾等现象。
七里海的水变清了,水质由原来的劣Ⅴ类提升到了目前的近Ⅳ类。
在环境质量的改善方面,鸟儿们更有“发言权”。随着整改措施的逐渐落实和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七里海鸟类的种类已经由十年前的182种增加到了目前的235种,数量由原来的20万-30万只增加到50 余万只。
除了几种常见的野鸭、苍鹭、鸬鹚、白鹭、燕鸥、长脚鹬等普通鸟类外,还招引了大量的稀有珍禽。东方白鹳、白琵鹭、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过去很少见到。今年春天时发现东方白鹳多时有400多只,白琵鹭200多只,天鹅600多只。曾经在七里海消失10多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全球性近危鸟类也重返七里海。
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七里海湿地的整改以及保护修复工作也还面临着如资金不足等一些问题。
据了解,为筹集资金,2018年10月11日天津市政府发行了“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专项债券”,以宁河的碳排放交易收入和七里海湿地保护区各镇土地腾退、出让收入等为收益保证,成为全国最早发行“生态债”的省市之一。
“截至2019年7月,宁河区共发行了5期,共37亿元,虽然筹集了一部分资金,但是还是有很大的缺口。今年的生态移民、饮水调蓄等各项工程均已经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也希望上级能给予支持。”陈力说。(童克难 郭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