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1月4日电(魏薇)春末夏初,蚕豆上市,而在南通如皋境内,冬季就能开花结果的蚕豆成为消费新宠。而让豆荚早日从土壤中苏醒,正是吴春芳所“施展”的“春化的魔法”。
所谓春化,是指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的过程,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效应便叫做春化作用。吴春芳是江苏沿江农科所的副研究员,十余年来,她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在蚕豆芽苗的人工春化技术上。
11月寒冬凛冽,步入吴春芳的大棚,满目绿色映入眼帘。蚕豆荚从一丛丛茎叶中冒出,第一级枝上的荚子已经可以采摘。剥去外壳,里面的蚕豆光亮饱满。冬生的蚕豆产量丝毫不逊色,“一个结荚位至少5个枝,一个枝上至少5个荚。”最重要的,是大棚里的蚕豆能从12月初一直长到来年4、5月,相比于露天生长的蚕豆只在5月成熟和仅仅10天的采收期,冬生蚕豆不仅打足了提前量,更将产量的战线大大拉长。
能让蚕豆在寒冬季节开花、结果、上市,并让上市期延长到五个月,然而吴春芳一手创造的田间奇迹早年并不被人看好。农校毕业的她最早尝试用设施农业培育蚕豆,“当时反对的人多,认为蚕豆是过冬作物,自古以来都是露天种植,搞个大棚实属画蛇添足。”但吴春芳的思路是,大棚可以提供良好的保湿效果,如果让蚕豆在适宜的环境中提前苏醒,那么她的实验就算基本成功。
在质疑中,吴春芳租了两亩地,盖起大棚,那一年的蚕豆不负人所望,真的提前一个月上了市,但算一笔账,投入的成本竟大于利润所得,这让吴春芳沮丧了好一阵子。
将蚕豆的成熟期再次提前成为吴春芳的研究瓶颈。直到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吴春芳发现,她无意中放在冰箱里的蚕豆芽在种植之后,竟然在十月的一天开了花,结了荚。早在农校的时候,吴春芳就了解到,像蚕豆、大麦等冬季作物需经历一次“春化”过程才能成熟,而在自然环境下,类似的持续低温环境需要很长时间。偶然的冰箱储存,似乎正是模拟了自然环境为蚕豆进行了一次“春化”——想到这点,被灵感击中的吴春芳兴奋得不行。
她继续探索,低温春化的温度区间、春化时间、苗龄等几项指标的参数究竟该如何组合。直到2013年,吴春芳的人工春化早熟蚕豆获得4000斤的单产,蚕豆的各项性状都稳定下来,整套的芽苗培育、芽苗春化等技术相继成熟,吴春芳才向外界公布了这一“鲜食蚕豆早熟栽培”研究成果。
田间魔法也变成了真金白银:上市时间早,价格自然高。元旦前后的冬生蚕豆售价可以高达40多元/公斤。“人工春化技术”加上配套的设施高效栽培技术,鲜荚产量比露天更提高50%以上。吴春芳十年的心血,不仅拿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更以这份土壤的新孕育方式为当地农户打开致富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