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余球友里我们经常看到各式各样的动作,千奇百怪,有些是很搞笑的,有些是很别扭的,有些看起来很卖力,击球却一点力也没有的,有些只能看到第一板动作,后面的动作就不堪入目了等等,当然看多了以后也许就习惯了,大家也会习以为常了。如果我们打球仅仅就是为了出汗,那就另当别论了,但是如果想在球技上有所突破,那么必须懂得打球基本的三个动作,才算是跨过了打球的门槛。
理论上讲,打好乒乓球其实需要很多素质的具备,才算是真正的专业乒乓球员,比如打球的姿势,站位,力道,落点,预判以及心理素质等等,这些都是打乒乓球必须具备的,缺一不可,但是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其中一个核心元素——挥臂,其实这也是控制打球力道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说这个环节是敲门砖,只有这个环节做好了,你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乒乓球的奥秘,要不然你只能算是一个门外汉,想进步是很难的。
挥臂是打球最基本的元素,也是最直观的要素。下面我们给挥臂总结出了三类,挨个介绍(我们以右手为持拍手为例)其特点。
这个动作可能是我们见的最多的,比如正常的定点对攻练习时,两个球员站在对角线上,而且都是在近台,这个动作的基本要点就是:
- 左脚稍微在前,右脚在后,双膝微曲,上身稍微前倾,大臂自然下垂,肘部不要抬起,小臂随着大臂发力而摆动。
- 在做摆臂运动时,力量是从右腿登起,通过胯部传递至肩部,再到大臂,此时无须将大臂发力抬起,只是能够带动小臂摆动即可。
- 小臂在大臂的带动下,从与大臂形成钝角形开始,再由身体轻微转动,带动大臂,将小臂带着挥向左前上方。
- 小臂的摆幅大小决定于来球情况而定。如果球是低平弧线过来的话(可能下旋球),小臂需要向左前上方多挥点,如果球是半高或高球(可能上旋球),那么就要多点向前方的挥拍,不能向上挥太多。
这个动作其实是在摆臂的基础上的延伸,动作幅度和力道都要比摆臂要大,当然*伤力也是增大不少,这种动作大部分用在中远台,基本的要点是:
- 站位同摆臂,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但是相对摆臂来说需要相对幅度要大点,腿的弯曲度也要大点,因为需要需更大的力。
- 发力的过程也同摆臂。但是蹬转的幅度要比摆臂打得多,身体的转动也要角度大点,带动的大臂往后甩开时也是需要多向后伸展点,才能蓄上更大的力。
- 此时小臂的摆动已不同于摆臂,小臂会随着大臂向后摆动大点,甚至需要伸直,收拍时需要小臂快速的甩动,注意不能够抬肘,肘部只是随着小臂向左前上方甩动而向前顶出去,只是为收小臂助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