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勤余
《沙丘》是一部必须在大荧幕上欣赏的电影——壮丽宏伟的画面、震撼人心的特效,再配上汉斯·季默大神美妙的配乐。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加持,一些对《沙丘》原作不怎么熟悉的观众,很有可能在影院中感到昏昏欲睡。
《沙丘》到底讲了什么呢?少年保罗和他的厄崔迪家族被皇帝派到一个叫做厄拉科斯的星球,这个星球生产的“香料”是全宇宙最珍贵的资源。但很快,家族中出了叛徒,并遭到哈克南家族的毁灭性打击。保罗的父亲惨死,保罗和母亲逃出生天,进入厄拉科斯星球的沙漠,遇到了保罗一直梦见的女孩契尼……
电影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显然,导演还有拍下一部的打算。但我也知道,就算给大家说了一遍,没读过《沙丘》的观众也还是在云里雾里。这是因为,原作里有宏大的世界观,有深奥的哲学讨论,有反英雄反神话的设定,但这些东西到底该如何呈现在电影里呢?
因此影片可能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喜欢的人可能会对它顶礼膜拜,无感的人可能会觉得它无聊又沉闷。对原作粉而言,剧情太“缩水”,156分钟的片长还嫌不够;但对普通观众而言,时间太长剧情又太“简单”,无非就是讲了一个“王子复仇记”的太空版本。
应当承认,前期的造势宣传挺到位,电影的咖位也够高,但“水土不服”始终是个问题。有人说《沙丘》是用《银翼*手2049》的形式加上《星球大战》的内容,但别忘了,后两部电影在中国的成绩也不怎么样。风靡全球的《星球大战》也没在中国市场掀起多大的风浪,更何况是“高冷”的《沙丘》呢?
当然,熟悉导演维伦纽瓦的影迷,也许会对本片有别样的好感。《降临》可以看作是本片的试水,他拍摄电影的重心从来不是“讲故事”,而是将哲理的探讨影像化。我这样概括可能失之片面,但看过《边境*手》的影迷都会承认,连一部动作电影都能被他拍成对正义、秩序、法律的反思,维伦纽瓦的野心很大。
他要追求的肯定不是什么商业化的大场面,虽然《沙丘》中的视觉奇观依然对得起影院里的观众,但维伦纽瓦想要表达的东西显然已经超出了影像层面。时常出现的梦境体现出保罗神乎其神的预言能力,但他应该忠实地追寻预言吗?这是男主一直在思考和困惑的问题。充当一个“救世主”,真能带领大家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说这是对宿命论的反思也好,是反英雄的刻画也好,维伦纽瓦不想把保罗拍成第二个“天行者”,为观众讲述英雄拯救世界的传说。这或许也该引起更多人的思考,电影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讲一个人人都能看懂的故事吗?
《沙丘》被翻拍过好几次,成功的例子几乎没有,本片算不算成功,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也许有人会问,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何还有人前赴后继?因为影像的魅力,依然有无可替代的地方。当沙虫出现在电影大荧幕上时,那种震撼的感觉是再多文字描写也无法企及的。
那么,《沙丘》文字里流淌的精英主义、民族、宗教、权力角逐、生态保护……到底能不能化为影像?维伦纽瓦的创作,一直在试探电影艺术所能抵达的边界。但不管他的尝试最终能走到哪一步,我们都有理由向他致敬。(李勤余)
来源: 荔枝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