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妻四妾”是对古代男人家中妻妾众多的一种形容,这里的“三妻”是指一发妻两平妻,而“四妾”指的是“四房偏妾”。其实,在我国古代社会中,一家的男主人真真正正娶进来3位妻子及多房小妾的情形并不太多见,更多的社会实情则是“一夫一妻、小妾若干”。
古代社会中,男子能够有妻有妾,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而当一个家庭里面女眷变得多起来,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也就多了起来。
当家庭矛盾越积越多的时候,男主人就有必要从中作以平衡,不仅要树立正妻的权威,还要保证妾室之间的和平相处,如此,才能确保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家宅才会和谐安宁。
我国古代正妻的地位究竟如何古代的社会传统认为男子地位尊贵,女子的地位卑微。而在一个妻妾成群的家庭里面,除了男主人之外,正妻的地位也是不容轻视的。
一般情况下,正妻是通过三书六礼、明媒正娶的方式热热闹闹、大大方方地迎娶进门的。除非家庭困窘得不成样子,否则一般来说,古代男子娶妻都讲究门当户对,并且暗自希望岳丈家门第高贵、妻子身份尊荣。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里,出身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份,也决定了一个人能在社会上享受到何种待遇。因此,作为“一家主母”的正妻往往出身都很不错,最起码也得是正经人家、家境殷实,要是好一点的,那很可能非富即贵、甚至是官宦人家的子女。
这样一来,妾室的出身仿佛就没有非常固定的讲究了,妾室的出身一般要比正妻的出身低微,所以妾室也一直是正妻所管束及欺负的对象。
古代男子结婚娶妻的目的非常明确:一为祭礼掌家;二为传宗接代。正妻可以参加家庭大事的决议,也能够到家庙宗祠里参与祭礼。正妻所生的子女是家族的延续及血脉、财富的传承者,如果男主人外出不在家,那么身为“当家主母”的正妻就是家里一切大权的拥有者和决定者。
即便是一个大富大贵之家拥有着“三妻”,这“三妻”中也只有正妻才是真正有名有实的当家主母。
“平妻”即庶妻,最早是对商人在外地所娶女子的一种称谓,“平妻”虽然也占着一个“妻”字,但其真实的法律地位依然是妾,区别在于“平妻”不需要像妾那样给正妻行礼作拜。在古代,平妻的地位始终是低于正妻,略高于小妾。
妾室的存在有何意义“三妻四妾”中的“四妾”指的是小妻、傍妻、少妻、下妻,这是清代文史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所记载的清代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