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顺利转化为生产力,需要高校、企业、投资机构、科技中介、政府等协同合力。近日,为提高《杭州市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实施方案》和《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的精准性、有效性,为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打造稳固地基,杭州市科技局密集组织召开了6场座谈会,向各界征集实操性强的意见与建议。
扩大创新成果供给范围
杭州各区县市如何扛起创新大旗,发挥各自优势,为构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蓄势蓄力?在区县科技局专场,13个区县市科技局及城西科创大走廊科技部门主要负责人介绍了当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并结合各区实际情况,对首选地实施方案、政策的可行性、有效性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在滨江,不少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转化链体系。杭州高新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杭州高新区(滨江)科技局党组*、局长王理生以海康威视为例,着重介绍了滨江区部分企业“链模式”的成果转移转化过程。“海康研究院的自主转移转化体系信息通、激励多、资金足、转化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此产业化非常顺利。”
“做好科技成果转化不是着眼于现有的省内资源,而是要放眼全国甚至全球的资源。”在萧山区科技局局长汪新来看来,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密不可分,扩大优势产业对提高城市吸引力至关重要。他建议,要吸纳更多优质资源,扩大创新成果的供给范围。
对于如何放大杭州西部区县市的优势,打造科技成果转移首选地建设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桐庐县科技局党组*、局长杜玉玉建议,建立区县合作机制,由桐庐承接主城区溢出效应,将有潜力的项目转移到桐庐发展,并由双方共同探索合作机制,以此加大桐庐与杭州主城区之间人才、科技等要素资源流动。
在杭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培训班上,人大代表们高度重视首选地的打造工作,在征求意见建议环节中,纷纷建言献策。企业研发机构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及研发能力,帮助企业占领市场和提高国际竞争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有着重要领导作用。一位代表建议说:“除了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外,建议增加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的鼓励政策,有了研发机构才会有研发力量去做研究。”
此外,代表们还建议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将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支持对象、完善技术交易中心运作方式等。
提高“软”服务增强吸引力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对于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率,企业有着不少可供借鉴的做法;对于转化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难点,企业有着最深切的感受。在企业专场,中控集团、海康威视、阿里云、凌科药业、华信设计院等企业参加座谈会,为首选地实施方案、政策添加更接地气的“软”服务。
中控创始人褚健认为,在提高“软”服务的基础上再配套相关政策,这样的成果转移转化生态更具吸引力。“我建议找到一定数量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导师,通过他们把企业在做大做强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事项‘嵌入’到创业者的思维模式里面,营造一种创业文化,更好留住人才。”褚健说。
而在搭建技术共享平台上,同样需要很多“软”服务。这方面,给运营商做数据分析的华信设计院正打造移动科技创新共享平台,方便中小微企业测试,以减少他们的成本。
海康威视产业发展总监陆展鸿介绍了公司自研技术成果转化的创新发展方式。据他介绍,为鼓励内部员工创新创业,海康威视制定并实施了《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管理办法》。通过设立创新业务子公司的方式来转化、运营一批新的技术成果。目前共孵化了8个创新业务,其中萤石网络科创板IPO首发已过会,海康机器人也在筹备上市。“通过该制度,壮大了核心骨干员工队伍,激发了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陆展鸿说。
引导“耐心的资本”上场
科技与资本的融合互动,是杭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创新创业、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在创投专场上,浙科投资、银杏谷投资、浙商创投等10家杭州投资机构齐聚现场,就如何调动社会资本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出谋划策、亮出高招。
“前20年,杭州完成了城市基础建设的升级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下一个20年,城市需要发展硬科技。”浙江富华瑞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宗佩民说。在他看来,杭州应该在招引科技成果落地时出台更加细化的清单,更具针对性。“拿生物医药行业举例,这是一个大产业,疫苗、抗癌药……最好能紧盯其中一个细分领域。”
银杏谷资本创始人、总裁陈向明建议首先要汇聚一支懂科技懂产业的投资队伍,其次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是“耐心资本”“有情怀的资本”,政府需要给与更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保障,特别是扶持科技成果的引导基金,政府的出资比例要大规模的提升。
浙江科发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陈晓锋认为,如今的创业进入2.0阶段,未来创业者将主要来自高校和科研院所,主战场会发生根本变化。因此,最佳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是由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并自主创业落地转化,或者由企业方提需求,出资供高校研究,双方一同落地成果。
安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阮志毅则提议,杭州目前有创业“新四军”(即阿里系、浙大系、浙商系、海归系),如果能吸引全国高校未转化的科研成果到杭州落地产业化,那么这支力量就有望形成创业“第五军”。
座谈会还分别邀请了科技中介及成果转化园、省实验室、在杭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他们从创新生态打造、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助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角度也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记者 陈路漫 楼昊 通讯员 刘梦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