蚶的肉质极为鲜嫩,含水分较多,宜沸水速烫成熟。其成品肉嫩润滑,清鲜味美,是春节前后时令佳肴。蚶的吃法很多,蚶子烫而食之是最常见的。烫蚶要有一定经验,烫得太熟,则蚶壳裂开,肉呈苍黄而干瘪无血,这样食起来,就大失原味;如果烫得不够火候,则蚶壳不但难以掀揭,而且掀开了,肉柱粘在壳的两边,食起来也略带腥味。如果按照下面这个方法来做,则相信可以火候适中:做时先将蚶洗去泥沙,滤干放在铁锅里,另烧开水至“蟹目水”程度(即起泡有声,但未沸腾),把开水迅速倒入蚶中,约三分钟,即把水滤去,便可以取食了,但颇为人忽略的是,蚶壳掀开时,往往有一小块沙泥附在肉柱边,食时应加留意,轻轻将其抹去,免至将其吞入肚内。也有人喜欢把洗净的蚶,逐颗用铁筷夹住,放在炭炉上煨食。这种食法,自然比水焗好味。
烫蚶此法虽好吃,但也要注意,大家别忘了,1988年全国甲型肝炎大流行主要由于食用HAV污染的毛蚶引起。87年,在喜欢吃蚶子的上海居民中,暴发了甲型肝炎。全市直接查出31万人感染甲肝,另外还有150万人携带有甲肝病毒。据说,是由于在蚶子捕捞期间,大量渔船同时聚集在毛蚶产地水域作业,渔民均直接排便入水,造成了海水乃至水产品的严重污染。从此,人们谈“蚶”色変,不敢再吃蚶子。当时在北京的菜市场里,很少能见到有卖蚶子的了。
蚶子还可以醉着吃,醉法就是将食物放入酒中并加盐和调料醉制而成,有的要封牢容器,如醉蟹(要压牢)、醉蚶、醉肉(白煮后醉)、醉鸡(白煮后醉)等。奉蚶颗粒较大,蚶肉肥满,蚶血鲜红,无泥腥味,肉味极鲜,早在唐代已成为上贡珍品。家庭一般以开水速烫后鲜食。也有将鲜蚶洗涤后加上等黄酒密封浸泡加工成醉蚶,醇香爽口,不失为一道美肴。
毛蚶属海产经济贝类。状似瓦垄。生长纹在腹侧极明显。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壳皮。生素B12含量较高,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中国沿岸。在中国,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都有分布,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水区资源尤为丰富。壳内白色,壳缘具齿。铰合处很窄,呈直线形,齿细密。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小满后毛蚶产卵停止、个体肥满时即可收获。以辽宁、山东和河北省沿海产量最多,产期多在7~9月份。有人讲三月食蚶,不过那已是蚶之末造了,其最当令时候,应在寒冬十一二月之间。蚶到冬月,是最肥美的大造时候,人们喜欢在此时饮酒食蚶,是自然不过的事。
有时人们把蚶和蛤不容量区分,毛蚶:壳壳面白色,有楞被有褐色绒毛状表皮。花蛤:贝壳小而薄,呈长卵圆形。贝壳表面的颜色、花纹变化极大,有棕色、深褐色、密集褐色或赤褐色组成的斑点或花纹。麻蚶子是蚶子的一种,麻蚶子俗称毛蛤、麻蛤,毛蚶东北叫麻蛤子,毛蛤子拌菠菜是东北必备的凉菜。将毛蛤煮熟取肉,姜、蒜洗净后切末;菠菜挑洗干净,焯水过凉,沥干水后切成段;将毛蛤、菠菜、盐、醋、味精、香油、姜末、蒜末拌匀,装盘即可,此外蚶子还可做酱爆毛蚶、辣炒毛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