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莲是我们都很熟的一个人物,诱惑武松、毒害亲夫、勾搭西门庆,这些事让她成为了“不贞女子”的代名词,武大郎也被我们认为是个窝囊汉。从明朝嘉靖年间水浒传成书到现在已经有了400年,现在清河县的潘氏、武氏仍然不通婚,但随着武大郎墓被发掘,我们才明白受《水浒传》的影响,我们被骗了400多年。
1946年,河北清河县有一座明朝的古墓被发掘,墓志铭上显示这座墓的主人名叫武植,小名大郎(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出生在河北清河县武家村,中年时期中了进士,被授予了个七品官,出任山东阳谷县令。
看到这些是不是和我们记忆中的武大郎对上了,根据研究这位武植确实有位貌美如花的妻子潘氏。潘氏出身名门,她的父亲是一位知州,出生在武家村附近的黄金庄,武植和潘氏是自小就认识。
武植幼年丧父,家里生活很贫困,一直得到潘家的接济,他本人也与潘小姐暗生情愫,俩人私下定了终身。武植在学业上十分刻苦,在清河县一带是有名的青年才俊。潘小姐的父亲也没有嫌弃男方家里落魄,将女儿许配给了武植。
两人成婚之后生活恩爱,有了妻子娘家的接济,两人在经济上并不紧张,还生育了四个儿女。除此之外武植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科举,人到中年的时候一举中第,被朝廷授予了阳谷县令这一职位。
武植带着妻子潘氏到了山东阳谷县之后,做了很多好事。武植乐善好施、爱民如子,不仅将百姓的生活安置得很妥当,还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的日子变得富足了起来。当武植离任的时候,当地百姓给他献上了万民伞,在阳谷县立了功德碑。
潘氏也不是我们印象里的“荡妇”,她恪守本分,为武植照料家务,生了四个儿女,还给武植找了几房妾室。在那个年代,主动为夫君找妾室被评为“大妇风范”。潘氏是个难得的贤妻良母。
那么这对恩爱夫妻又为什么被抹黑成如今这样呢?其实这都是“熟人”惹得祸,武植有位朋友叫做黄堂,听说武植当了县令之后就去投奔他想趁机捞点好处,但没想到武植只是平常接待他,并没有给他半点好处,这下惹恼了黄堂。
黄堂从阳谷县不辞而别,在回清河县的路上就编造起武植的谣言,老百姓很多都是对这种流言蜚语感兴趣,很快这件事就四处传播开来,武植也就从好县令变成了窝囊汉,这件事恰好被施耐庵听了,也就写进小说了。
2009年,施耐庵的后人施胜辰亲自来到清河县武植祠,为武植和潘氏塑了雕像,并且在雕像前道歉,并把道歉词写在了武植祠的墙壁上,以表示对自家祖先让夫妻俩背了几百年的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