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就是导师之间存在着竞争,导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
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竞争,为了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就需要自己手里的文章又好又多,这时候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压榨,那有的同学说,我就想安静的做一条咸鱼不行吗?
不行。
你手里的文章又好又多就意味着老师的成果也又好又多,这样他在和其他老师的竞争中就会脱颖而出,获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多的经费。所以导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共同利益也存在着利益冲突,下面我分别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原因并给出一些对策。
导师间的非典型囚徒困境无论是小导师还是大导师,他们若想稳定在学术圈的江湖地位就都需要大量的高水平论文。
小导师需要文章评职称、申请经费、硕导变博导、副教授变正教授,从而能申请到更多的经费,招到更多的学生,完成自己在学术界的“资本”的原始积累,然后再扩大再生产。
大导师要靠着手底下小导师和学生的文章评杰青、长江学者甚至是院士,最终获得本领域内的权威身份和垄断地位。
这一套逻辑是非常清晰的,虽说学术给人的印象是高大上的,而且导师又为人师表,学术圈不应如此的“资本主义”,但是在当前的学术体系中,导师掌握着学生的前途命运,如此大的权力却没有有力的监管机制,那么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和专制。
虽然下面这个类比不是那么贴切,但多少还有一些相似之处,我也就套用这个理论来简单分析一下,当今的学术评价体系和导师之间形成了一种非典型的囚徒困境,在这里我将情况理想化,简单的认为导师压榨学生就会有大量科研产出,在当今的学术评价体系下导师间的关系如下图。
导师和导师之间如果不想在竞争中落败,要么大家就都开足马力日以继夜的投入科研,要不然就互相约定好大家都悠闲的快乐科研。
大家都开足马力,那么想在竞争中占得先机就需要更加多的付出,那么谁休假少、谁睡的少谁就更有可能赢得竞争。
大家都约定好做一条咸鱼,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轻轻松松地过日子,但是只要有人暗自偷偷发力就会在竞争中胜出,这像不像在学校里那个和你一起嘻嘻哈哈不好好学习但回家却偷偷刻苦用功的同学?
有些老师也不想学生们那么累,但是如果我自己的节制不能导致别人的节制,那我的自我约束就毫无意义,而且还让自己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所以大家就都剩下一个选择,那就是开足马力日夜努力工作。
逆来顺受的学生中国学生不光是在国内容易被压榨,在国外留学也是容易被压榨的群体。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和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关。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从小就被教育要尊师重道,尊师重道到什么程度?“天地君亲师”,老师的地位与父母相近。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老师让做什么就去做什么,逆来顺受毫无怨言,老师的地位可见一斑。
这种情况在那些从农村走出来,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命运的学生身上更加普遍。他们想法单纯,没有退路,逆来顺受,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肯吃苦能吃苦,希望用自己的努力换来掌握他们命运的导师的称赞。
等这些被压榨的学生进入了学术圈成为了导师,他们可能会认为这种苦是正常的或者说我当初吃了这么多的苦也不能让你们轻松(有这种心态的老师可能还不在少数),后者的想法还可以解释当今社会中的另一些现象。到头来又是一个屠龙少年变恶龙的故事。
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且不必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睚眦必报,就算是人家骂了你,吸了你的血,你连声都不敢吭,唯一合算的选择只剩下一个忍气吞声,继续让人吸血然后盼着毕业赶紧离开这里。
这就像让狼去养羊,一个是长着尖牙利齿的肉食动物,另一个是长了一身好肉的素食者。
一只狼养了一群羊,如果羊群联合起来共同反抗狼,或许数量上的优势能够弥补实力上的劣势,打个平手,但是羊群能有力的团结起来吗?
“幸亏它们都是羊,如果是刺猬那可就不好办了”
现行体制下师生间的利益冲突在小学中学,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利益是一致的,就是要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学生考好成绩可以去好的大学,学生考好了家长会开心,老师因为学生的好成绩会成为名师而且会受到学校的奖励。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年龄小且无一技之长,他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好好读书才会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但是到了硕博期间情况就不同了,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些学生毕业后不想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其他方面,自己创业或者是考取公务员进入体制内抑或是就想当一条咸鱼。这时候老师和学生的利益就产生了冲突,老师指着学生的科研产出,但是学生却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术上,只想达到毕业要求后离开这个圈子。
但是,现在毕业要SCI、找工作要SCI、评职称要SCI、申请项目评奖更要SCI,以前只要有就行了,现在不仅要有,而且要多,不仅要多而且影响因子要高,在SCI的指挥棒下各位老师都在琢磨怎么多发论文,如同我上面分析的,导师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压榨学生了。
生化环材中这种情况更加普遍,因为生化环材是劳动密集型的基础科学,投入产出的性价比极低,大量的时间和劳动投入才取得很小的成果,所以老师需要更多的成果就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和劳动。
前一段时间国家发布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着手解决论文指标对科研发展的桎梏,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措施能够解救那些被压榨的学生们。
导师不压榨≠学生可以当咸鱼中国用四十年的时间追赶上了西方上百年的发展优势,取得这样的成就离不开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但更要归功于中国人的勤劳勇敢和踏实肯干,是中国人废寝忘食的努力才换回如此快速的发展成果追回了落后的时间。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科研水平也在快速发展,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到如今的无线通信技术,从落后追赶到超越领先,这些成果都是靠科研人员日以继夜的努力取得的。
“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
我在这里批判的是那些将学生当作奴隶,毫无良心的“叫兽”,希望大家在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能够勇敢抗争从而保护自己的权益。
但是只要在科研圈子里一天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论是为自己的成长还是为了中国科研事业的发展,都要勤奋努力,要谨记尊重和财富都是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获得的,好吃懒做的人到哪里都是被人唾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