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育莲(左)
“真是不敢当啊,真没想到地方领导还能想到家父,为父亲办这么大的事。”叶至善十分激动,代表全家人向詹一先鞠了一躬,并表示一定尽力协助。
在叶至善夫妇的带领下,詹一先与朱育莲去看望了叶老,叶老还在熟睡着。叶至善轻轻推开父亲的房门,准备叫醒他,却被詹一先一把拦了下来。
看着熟睡中的叶老,詹一先的心中百感交集。这位一生致力于民族解放及白话文推广的老人,为中国新闻及教育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如今91岁高龄,真该歇歇了。
▲叶至善
叶至善显得有些抱歉:“父亲现在睡觉的时间比较多,要到下午3点左右才醒。如果天气好,在没风的地方坐上个把小时,总之身体状况是越来越差了。”
詹一先对此表示了理解。此后,詹一先满怀欣喜地回到苏州,向有关领导汇报后,就开始着手与甪直小学的领导洽谈(校办)印刷厂的搬迁事宜。
就这样,在各方的努力与配合下,1987年9月12日,占地1200平米的“叶圣陶先生纪念馆”正式动工了。
然而令詹一先始料不及的是,就在纪念馆工程紧锣密鼓地进行时,1988年2月16日,叶老在北京病逝。这位充满传奇经历的文学巨匠,走完了他94年的辉煌人生。
▲叶圣陶
吴县县委一边连夜发去唁电,一边加快工程建设的速度,希望纪念馆能够提前竣工。
一个月后,叶至善突然出现在詹一先的面前。他说父亲弥留之际,非常想念甪直。常常念叨当年的清风亭、斗鸭池、高高的银杏树和生生农场。
正因如此,叶至善认为,让父亲长眠于他的“第二故乡”甪直,若父亲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
“如今,我也是一把年纪。父亲早日入土为安,我也就放心了。”叶至善的神情中,充满了惆怅。“不用太麻烦,在甪直镇随便找个田间地头,有个土包方便我们日后祭拜就可以了。”
▲叶圣陶
詹一先十分理解叶至善的心情,也非常赞同叶老魂归甪直。但是叶老不是一般的人物,墓地的选择显然不能草率。建成什么标准,什么规格,都必须请示领导。
对于将叶老葬在甪直这件事,吴县县委表示支持,叶至善得知这一消息后,高兴地回到了北京。
可是,送走叶至善,詹一先却犯了愁:建造叶老的墓陵,究竟应该依据什么标准呢?此前,县里并没有这样的先例。而且,这部分经费又要从哪里出呢?
带着这两个问题,詹一先一行于四月底专程前往北京,请示了相关部门。得到了“叶老的陵墓,既不能搞得过于华丽,但也要大家都看得过去”这样两句原则性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