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验 >

黄元御脉法独到之处(黄元御常见脉象分几组)

来源:原点资讯(m.360kss.com)时间:2022-11-06 14:17:01作者:YD166手机阅读>>

“二阳之病发心脾” 之“二阳” 新解

常虹, 王栋, 张光霁

“二阳之病发心脾” 见于《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卷第二· 阴阳别论篇第七》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 女子不月, 其传为风消, 其传为息贲者,死, 不治”, 历代大多注家如杨上善、 王冰等认为: 此处的“二阳”, 即阳明。 从最早的注家到今之医家很少有人提出过疑义, 然而将“二阳之病发心脾” 一语放回到原文, 从全篇的角度去解读后发现, 这种注释并非《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 本意。 原文的本意是以阴阳指代的方式解读脉法, 旨在揭示1种辨脉的方法, 而且这种辨脉的方法在其他经典中也反复出现, 如王叔和的《脉经》 就将此辨脉方法称为“辨脉阴阳法”[1] 。 故而, 今愿冒天下之大不韪, 提出拙见, 就正于同道。 还原“二阳之病发心脾” 之“二阳”的《内经》本意, 还原经典, 彰显其临床指导意义。

1.对“二阳之病发心脾” 之“二阳” 的传统解释

“二阳之病发心脾” 的历代争论主要集中于“心脾” 当为“心痹”[2] , 但对于“二阳” 的解释基本没有异议: 例如, 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云:“二阳, 谓阳明大肠胃之脉也”[3] ;《黄帝内经素问吴注》云:“二阳, 谓足阳明胃, 手阳明大肠也”[4] 。 王冰和吴昆均认为二阳既是手阳明大肠和足阳明胃。《素问识》 引张介宾之言:“二阳, 阳明也。 为胃与大肠二经。 然大肠小肠, 皆属于胃。 故此节所言, 则独重在胃耳”[5] ; 丹波元简也认为二阳指的就是胃大小肠; 民国医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云:“以其先不过阳明, 胃府不能多纳饮食也”[6] , 也是将“二阳” 解释为阳明胃府。 可见历代医家对“二阳” 的解释基本一致, 认为“二阳” 就是阳明。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内经》 原文中有“二阳” 即是阳明的说法, 例如《黄帝内经·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所谓二阳者, 阳明也” 。 故而后人简单地套用此说, 也就没有人再去质疑“二阳之病发心脾” 之“二阳” 的真实含义了。 但在《阴阳别论》 中的“二阳” 也是指阳明吗? 笔者认为非也。

2.“二阳之病发心脾” 之“二阳” 本意

“二阳之病发心脾” 出自《素问· 阴阳别论》。初次读到“二阳之病发心脾” 时, 往往按照传统的注释去理解, 即“二阳者即阳明也” , 按照这种思路, 下文的“三阳为病” 之“三阳”,“一阳为病” 之“一阳”可解释为“三阳即太阳”“一阳即少阳” , 但是后面的“二阳一阴发病”“二阴一阳发病”“三阳三阴发病” 又当如何解释? 显然, 传统的注释解释不通, 前后难以自圆其说。

回到《内经》 原文, 本篇一开始就在讲“十二月应十二脉”“脉有阴阳” 。 接着又强调“谨熟阴阳, 无与众谋” , 而此处的阴阳亦是指脉象, 而非后世指代的广义阴阳, 因为原文接下来紧接着解释说“所谓阴阳者, 去者为阴, 至者为阳; 静者为阴, 动者为阳; 迟者为阴, 数者为阳” , 可见此处之“阴阳” 明显指的就是脉象。 这些都已经很清楚地告诉读者这一篇就是在讲脉法, 在讲脉分辨阴阳的方法。 其中至、 动、数为阳脉; 去、 静、 迟为阴脉。 接下来的原文则更加清楚的交代了本篇的“阴”“阳” 就是指代脉象,“鼓一阳曰钩, 鼓一阴曰毛, 鼓阳盛极曰弦, 鼓阳至而绝曰石, 阴阳相过曰溜” , 黄元御先生曾就此处解释到“鼓一阳曰钩, 心脉也。 鼓一阴曰毛, 肺脉也。 鼓阳盛极曰弦, 肝脉也。 鼓阳至而绝曰石, 肾脉也。 阴阳相过曰溜, 脾脉也”[7] , 此段明显可以看出本篇中的“阴” 与“阳” 就是脉象。 在对全篇有了整体的把握后, 再看“二阳之病”“三阳为病”“一阳发病”“二阳一阴发病”“二阴一阳发病”“三阳三阴发病” 的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二阳” 即是指2种阳脉同时出现,“三阳” 指3种阳脉同时出现,“一阳” 指1种阳脉出现,“二阳一阴” 指2种阳脉与1种阴脉同时出现,“二阴一阳” 指2种阴脉与1种阳脉同时出现,“三阳三阴” 指3种阳脉与3种阴脉同时出现。 可见, 本篇的“阴阳” 实指脉的阴阳属性, 本篇的“二阳” 之脉应为“至、 动、 数” 3种脉象其中的两种同时出现的的情况, 例如浮数脉, 即可理解为“二阳” 之脉,“二阳之脉” 是对脉象阳脉数量的标识, 而不可以理解为具体的某一种脉象。“二阳之脉” 所传达的临床意义是以脉象阴阳的多寡来反映人体阴阳二气比例的辨脉思想。

3.辨脉阴阳法在《难经》 《脉经》 中的记载

3.1. 《难经》 中辨脉阴阳法的记载 《难经》对于脉法的记载尤为详细, 从一难到二十一难讲脉法, 篇幅占整部《难经》 的四分之一, 其中第四难所讲的脉法既是此种辨脉阴阳的方法: 《难经· 四难》 记载属阳的脉法“浮者阳也, 滑者阳也, 长者阳也”; 属阴的脉法“沉者阴也, 短者阴也, 涩者阴也”, 然后按照阴阳脉的多少将脉分为:“脉有一阴一阳, 一阴二阳, 一阴三阳; 有一阳一阴, 一阳二阴, 一阳三阴” 。 通过分析脉象反映出的浮沉长短滑涩, 总结出脉的阴阳多少的属性, 如《难经· 四难》:“所谓一阴一阳者, 谓脉来沉而滑; 一阴二阳者, 谓脉来沉滑而长; 一阴三阳者, 谓脉来浮滑而长, 时一沉也。 所谓一阳一阴者,谓脉来浮而涩; 一阳二阴者, 谓脉来长而沉涩也; 一阳三阴者, 谓脉来沉涩而短, 时一浮也”[8] 。 如此脉象反映的阴阳二气的比例一目了然, 进而让医者对患者体内阴阳二气的多寡有了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3.2. 《脉经》 中辨脉阴阳法的记载 王叔和的《脉经》 将晋代以前的脉法比较详细的记载下来,当然辨脉阴阳的脉法也被王叔和记载于《脉经》 中,如《脉经· 辨脉阴阳大法第九》 不但完全记载了《难经》 的辨脉阴阳大法, 而且进一步的发挥了此脉法:

“凡脉大为阳, 浮为阳, 数为阳, 动为阳, 长为阳, 滑为阳; 沉为阴, 涩为阴, 弱为阴, 弦为阴, 短为阴, 微为阴, 是为三阴三阳也” 。 王叔和在《难经》 浮、 滑、长阳脉的基础上增加了数脉、 动脉; 在《难经》 沉、短、 涩阴脉的基础上增加了弱脉、 弦脉。 并且在《内经》 和《难经》 根据阴阳脉数量的多少辨脉的基础上增加了“寸口脉浮大而疾者, 名曰阳中之阳⋯⋯寸口脉沉细者, 名曰阳中之阴⋯⋯尺脉沉细者, 名曰阴中之阴⋯⋯尺脉滑而浮大者, 名曰阴中之阳⋯⋯尺脉牢而长, 关上无有, 此为阴干阳⋯⋯寸口脉壮大, 尺中无有, 此为阳干阴”[9] 这6种阴阳关系的脉象。

综上可见, 《 难经》《 脉经》 继承了《 黄帝内经· 阴阳别论》 的辨脉阴阳大法, 并明确的提出了脉阴阳比例多寡不同所出现的具体脉象, 如“一阴三阳者”, 指的是“脉来浮滑而长, 时一沉也” 的脉象。

4.医家对辨脉阴阳法的应用举例

辨脉阴阳法源于《内经》《难经》《脉经》, 它从脉的阴阳属性抽象出阴阳二气的多寡, 并用此思想指导临床的辨证。 这一简单的辨脉方法既可以将脉象具体化数字化, 又可以从阴阳的角度对脉象进行一分为二的研究。 例如在对脉象具体化数字化的研究方面: 《内经》 中的人迎寸口脉法, 人迎脉反映人体阳气的盛衰, 寸口脉反映人体阴气的盛衰, 再通过将脉象分为“一盛、 二盛、 三盛” 将人体阴阳二气的多寡具体化、 数字化到相应的经脉, 来指导临床针灸取穴和用药; 吴见非先生的《龙图论医》 中“三阳为乾, 二阴为坎, 应此浮健而至、 沉蛰而去之脉象。 一阳为震兼离, 为明于动象; 一阴为巽兼坎, 舒而蛰,阳气竭, 为卧而静象。 二阳为兑、 离, 悦言而附着,故为烦数之象; 三阴为艮、 坤, 止而濡, 故为迟滞之象⋯⋯计有一阳动、 二阳数、 三阳至、 二阳一阴静而数、 二阴一阳动而去、 三阴三阳迟而至六种明显的阴阳病态。

从这几个常见的脉则知所病之阴阳”[10] 可以说是对经典里的辨脉阴阳法最为贴切和具体的应用说明。 在从阴阳角度对脉象进行一分为二的研究方面: 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 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以及冯世纶《胡希恕伤寒杂病论讲稿》 中所记载的脉法都是从阴阳的角度将复杂的脉象一分为二, 将阴阳属性相反的脉象成对的提出, 成对的研究, 如此以来各种复杂的脉象就统一在阴阳之下一目了然。

综上所述,“二阳之病发心脾” 之“二阳” 的本意为两种属性为阳的脉象同时出现, 它的应用原理揭示了一种辨脉阴阳多寡的方法, 而这种辨脉的方法也同样记载于《难经》《脉经》, 且被广泛应用于人迎寸口脉法和古今医家的脉法思想之中, 这种以辨脉之阴阳的方法应该被予以重视, 以便执简御繁地指导临床的脉法应用。

栏目热文

黄元御六气六个方子如何灵活运用(黄元御传出的中医秘诀)

黄元御六气六个方子如何灵活运用(黄元御传出的中医秘诀)

六气从化是什么意思?六气:哲学认为与生命有关的元素、因素。从化:从阴阳学说上,是阴阳关系、主次关系、…各种关系作用转化变...

2022-11-06 14:43:21查看全文 >>

28种脉象动画图(28脉详细图解)

28种脉象动画图(28脉详细图解)

一须发皆白老者,一紫金檀木长桌,一弧角长方脉枕,身后满墙是密密麻麻写着晦涩难懂字样的小抽屉,这是我们对传统中医的印象,那...

2022-11-06 14:28:13查看全文 >>

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28种脉象动态图解白话)

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28种脉象动态图解白话)

中医切诊方法是指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切脉的部位可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

2022-11-06 14:46:34查看全文 >>

倪海厦谈黄元御(倪海厦评黄元御)

倪海厦谈黄元御(倪海厦评黄元御)

巨灵,与元气齐升,为九元真母前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委中的古法运用→ ,本文继续引经据典,讲述古法中委中的多种用法,黄贵生老师...

2022-11-06 14:31:28查看全文 >>

黄元御五脏六腑气机升降图大全(十二脏腑升降出入规律)

黄元御五脏六腑气机升降图大全(十二脏腑升降出入规律)

中医基础理论中我们了解到,气在人体的运动形式分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脾气升胃气降,肝气升肺气降,心肾相交,是脏腑...

2022-11-06 14:04:49查看全文 >>

黄元御的方子为什么临床不行(为什么中医不提黄元御)

黄元御的方子为什么临床不行(为什么中医不提黄元御)

有人问:黄元御的医学理论那么好,为什么没有广泛流传?问者意思是黄元御的理论肯定不怎么地,没有医学价值,故无法流传!黄元御...

2022-11-06 14:01:06查看全文 >>

黄元御脉诊心得(黄元御脉法原理总结)

黄元御脉诊心得(黄元御脉法原理总结)

前几天,我发了一篇文章,略谈了中医爱好者学习之次第。没想到的是,此文引发了部分网友的热烈讨论,而其中一位网友的评论非常有...

2022-11-06 14:43:11查看全文 >>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解(黄元御经络图解)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解(黄元御经络图解)

原文: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乃五行之魂...

2022-11-06 14:26:02查看全文 >>

黄元御的六张秘方(黄元御秘方大全)

黄元御的六张秘方(黄元御秘方大全)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元气的事儿。什么是元气呢?普通老百姓对这个可能有点难理解,比较抽象,虚无缥缈,但元气在人体...

2022-11-06 14:03:18查看全文 >>

黄元御脉法讲座讲解(黄元御神奇的脉法传说)

黄元御脉法讲座讲解(黄元御神奇的脉法传说)

咱们今天接着一起学习四圣心源卷三《脉法解》,中医四诊里面望闻问切,切脉对很多人来讲可能是最难学,跟门槛一样,很多人迈不过...

2022-11-06 14:15:40查看全文 >>

文档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