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某,男性,17 岁,河北省滦县人,于1955 年5月,因去河中洗澡捉鱼受凉,数日后左股关节肿痛,渐及两膝关节亦发红、肿大疼痛。左侧尤甚,不能行走,两膝屈伸不利,经常发烧,体温 38℃左右,已经四个月之久,多方医治无效,经投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数剂而愈。
五年后,于1960 年夏,因雨淋受冷,又发生周围肌肉疼痛,午后发烧痛剧,无汗,二便如常,苔白舌濡,乃按《金匮要略》所载∶"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的方法治疗,前后共服 16 剂而愈。但左腿仍不甚灵活,又于1961 年 3 月 13 日来我院诊治。此时只觉左膝关节发沉而胀,足胫发凉而不出汗,走路不灵活,尤其走路后上述症状加剧,且有疼痛感, 但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时常心跳,头晕气短。体格检查∶发育中等,营养较差,舌被轻度白苔,脉数,90 次/分,右尺稍大,周身皮肤发干,颈及周身淋巴结未 见肿大,巩膜未显异常。胸廓脊柱发育正常。 心浊音域不大,心音钝,节律整齐,心率 90 次/分。肺无明显改变。腹部未见阳性体征,两膝关节无移动杂音,无红肿压痛,惟于移动时稍感疼痛,走路时可现左腿发直, 稍呈蹒跚状,两下腿皮肤干燥,肌肉消瘦, 风湿急症虽解,余邪未尽,久郁复化为热,而现热久铄津, 经脉失养,久犯于下,以致步履蹒跚,肤干消瘦,风热上壅,头晕气短,《金匮要略》曰∶"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药尽2 剂,遍身涔涔汗出,汗后 身出核桃大紫白甚多,皮肤瘙痒。此乃风湿之邪欲从表散之候。药尽6 剂之际,两足走路轻快,心跳气短、头晕、步行蹒跚等症消失。下肢亦潮润不干,舌有少许薄白 苔,脉象和缓,68 次/分,仍用前方稍减其量 而投之,3剂后诸症消失,二年后追踪,又因淋雨受湿复发,条件所限,未能及时治疗,因而迁延不愈。
此例在病初及收尾均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获效,而桂枝芍药知母汤,从组方而言,其主要功用乃通阳行痹祛风胜湿之剂,但对方证寒热,前人有所争执,有认为是治风寒湿痹;有认为是湿热所致。然风湿之新者寒热易别,如风湿久郁,则随机体机能之反应不同,有湿从寒化而为寒湿留于关节者,而此例则为湿从风化偏热之证;参阅《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证、桂枝附子汤证,可知此方实为风湿化热而设。桂枝附子汤则为稍偏寒湿,防己黄芪汤则风湿偏表。
另有一例陈某,女性,年 50 余,于1960 年 11 月,为风寒所袭,发烧,左肩关节疼痛不能活动,左拇指第一节红肿热痛,两膝关节疼不可屈伸,至 1961 年 3 月来院诊治,患者已难自己行走,由其夫扶持入诊室,当时上午体温为 38℃,脉象细弱而数,92 次/分,据目述年后每发寒热,投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后,热退,3 剂后已自能行动,继服10 余剂诸症皆除,可见此方所治之痹,实为偏于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