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运城盐湖区冯村乡一则通报引起了关注,上面显示,因当地2名八旬老人违规利用吊坑取暖,隐患比较多,因此对吊坑、烟囱拆除处理,并对其子女处以两千元罚款。
这一消息很快就引起了网友轰动,很多人认为这一行为太“一刀切”,不能因为了“环保”而取消老人的取暖需求。
01、老人取暖被封坑吊坑和火炕差不多,都有取暖的功能,添上柴火坑就会发热,人睡在上面自然也不会冷。但乡政府负责人却称,当地是禁煤区,不能露天烧煤炭、柴火,不然空气质量就会受影响,如今正考虑如何解决老人的取暖。
被封炕的一个老人陈奶奶说,自己已经85岁了,且常年独居生活,听力也不好。村里尽管提醒不让生火烧炕,但自己听不清说的什么。
当天天气比较冷,因而习惯性烧炕,结果冒烟被人发现并举报,很快炕就被封了。尽管次日,村里就送来了“小太阳”,但取暖效果非常差,陈奶奶只能穿衣入眠。
当然,乡负责人表示,网上的通告是草稿,并没有罚款2000元之说。早在2019年、2020年时,政府就在全乡展开了“煤改电”工程,一户居民可享4600元一次性取暖补助,也就是购买取暖设备。
同时,冬季用电取暖也能够享受一笔补助金,补助后的用电价格为0.18元每度,相比正常用电5-6毛一度来看确实便宜很多。
不过老人也解释,闻不惯取暖器吹出来的热风,感觉到头晕,因此不愿意使用电取暖器。
即便知道老人已参与“煤改电”工程,网友仍然不买账,毕竟很多老人已习惯了传统的吊坑取暖,如今却直接封炕,显然不太合理。而烧柴取暖、烧饭作为农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在过去数千年里均没有污染一说,如今却为了“环保”,硬是将污染怪罪到农民头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02、为何“煤改电”在民间频频遇阻?早在几年前,国家就在农村中开展“煤改电”、“煤改气”工程,且试点地区均可享受安装补助、用电用气补助,以减轻这些新型能源带来的使用负担。
只是,政策虽然是好的,“煤改电”确实节能,也可以让农民很好地度过整个冬天,还能减少污染,但实际上很多农民就算是进行“煤改气”、“煤改电”,依旧舍不得用,为何其会在民间频频受阻呢?
1、安装费用高每个地方的政策不同,安装费用补助程度也不同。像天然气设备,尽管不少地方补助金多达5000元左右,可初装费却需要8000元左右,农民仍要拿出3000元,大家认为太贵了,不愿意安装,毕竟享受全免政策的地方并不多。
此外,安装费用虽说有政府补助,但不少地方是安装后才会发放补贴。如西安蓝田县旦村就有村民反映,2017年时村里搞了“煤改电”活动,最高可享4000元补助,其中空调(电暖炉)补助比例为总费用的60%,最高补助3000元。
然而,这笔补助金却推迟了1年多,才在媒体介入下发放。因需要自己提前垫付,不少农民抱有迟疑态度,因而不愿享受“煤改电”工程。
2、使用成本高在“煤改气”、“煤改电”前几年,因有政策补助,使用成本不是太高,但取暖补助并非长期的,且也有一些地方有补助限额。
如上述所说的旦村,“煤改电”后第一年享有取暖补助,一度电可补助0.25元,最高补助金不超1000元。
如果没有取暖补助,那使用成本可就大大增加了。毕竟不管是天然气、电费成本都比煤炭高。有数据显示,电价取暖为煤炭的3倍,燃气取暖为煤炭的1.8倍,如此就可看出成本。
随着年轻人外出打工,“空心村”多了起来,村子里主要是独居老人,他们手头没什么钱,很难承担这笔费用。
3、取暖效果不佳农村不像城市,农村的房屋高大、透亮、密封性差,取暖效果大大降低。不管用什么取暖,总有不少热量散发出去,且因房屋宽敞,需要的取暖成本比城里高。
有数据显示,农村建筑的冬季取暖耗能为城市的三倍以上。为了节省能耗,很多农民即便打开取暖设备,但室内温度也不到10℃,这样还不如煤炭、柴火取暖更热乎。
也正是这些因素,使得农村使用清洁能源的成本更高。尽管不少地方宣传采用电或天然气取暖成本更低,但他们却忽略了农村建筑的取暖能耗高达3倍之多。
推广清洁取暖是好事,但也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纸上谈兵,要真正深入民间,了解农民的想法。如果取暖效果真这么好,老人又为何不用电暖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