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00年,罗马帝国时代,埃及人发明了芦苇笔,用以在羊皮上书写;中世纪(7世纪)开始,出现了羽毛笔,羽毛笔逐渐替代了芦苇笔;芦苇笔及羽毛笔是钢笔最初的雏形;
17-18世纪,钢笔设计家为满足书写需求,不懈努力,先后设计出钢笔尖、钢笔储墨系统,产生了一系列带有存在各类设计缺陷的钢笔;
直到19世纪,美国的制笔商才将铱制的金钢笔尖、硬塑胶和自由流动的墨水组合在一起,制成今天的钢笔;但当时墨水配方比较粗糙,含有腐蚀性稀硫酸,金属笔尖不耐腐蚀,磨损较快;只有化学性质稳定的黄金能抗得住当时粗糙的墨水配方的侵蚀;为防止金笔尖磨损过快,工厂在笔尖处焊上一小粒既硬又抗侵蚀的铱珠,这便是人们口中所讲的“铱金笔”。此时钢笔存在一个比较致命问题,墨水供墨系统存在不能连续供墨问题;
1842年左右,美国商人沃特曼曾把一支钢笔的墨水滴上合同,因此失去了一单重要的生意。后来沃特曼组织供墨系统设计改善,1844年发明了一种连续供墨装置,基本解决了“钢笔的最后问题”;因此,刘易斯·爱德森·沃特曼被称为“自来水笔之父”。
钢笔开始进入批量生产及不断设计改善阶段;产生了派克、脱华门、犀飞利等国外知名品牌;
“一战”前后的工业技术革命,带来了钢笔制造业真正繁荣;此时,钢笔的一切部件都采用硬塑胶部件通过机械加工制造而成。钢笔的分类也逐渐丰富,出现了滴入式上墨、卡匣式墨水管、活塞上墨、吸墨器、压囊上墨、拉杆上墨、潜艇上墨等方式等各类钢笔,极大满足大家日常书写需求;当时大家为拥有一支派克等品牌钢笔而自豪。因此人们把“一战”后的15年称为“钢笔时代”;
“二战”之后,匈牙利记者拉迪斯劳·比诺发明了圆珠笔,圆珠笔书写圆润,使用方便,满足快节奏工作及生活需求,钢笔逐渐被大家淘汰;快节奏生活,让大家逐渐遗忘了钢笔的存在;钢笔在书写工具中销量仅占3%左右;
中国1926年在上海创建第一家自来水笔厂──上海国益金笔厂。(后改名为博士金笔厂)
1928年,上海自来水笔厂生产出第一支国产钢笔,博士、关勒铭等笔是我国解放前的名牌钢笔。
在30年代左右,钢笔开始在中国兴起,风靡一时,在中国逐渐成为文化的一种象征,承载了不少人的情感与记忆;
中国建立不久,曾经发生过周总理因一支派克笔舌战西方记者的故事;因此有人称这是“派克钢笔”在中国盛行的开端。
有一次,周总理接受一位美国记者采访;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就非常得意地说道:“总理阁下也迷恋于用我国的钢笔吗?”
周总理听后,微微一笑,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脸红了,羞愧地离开了。
当几千年的书写方式相遇舶来的钢笔时,代表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二者结合的基础是线条艺术。对于近代中国广大书法人,钢笔字及画代表这个时代的文化承载;虽然现在钢笔应用不广泛了,但是钢笔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的韵味及美感,仍值得大家细细斟酌品尝;虽然小众,但应该传承下去,将它作为闲时的安逸与乐趣,再回首中华传统之风韵,从中寻找书写快感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