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单位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绝对严格精准的裁判,以它本身来度量我们的世界。
中国有成语锱铢必较、丝毫不差,锱与铢和丝与毫都是极小的单位,这些都表现出我们计量单位的精准要求。
可是在工艺水平低下,科学并未启蒙的古代,全世界的古人都无法以一个自然的恒定量作为标杆,那他们当时又是如何制定度量衡的?
这听起来是一件神圣而又严谨的工作,可实际上以我们现代人的标准来看当时的做法可以说“随意得可怕”。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中学历史老师会在课堂上讲圣人孔子的身高这件事。
史记中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如果以现在的市制公尺算,圣人的身高将超过3米,显然是不可能的。
若以史记编纂时期西汉的尺(约23.1厘米)计算,孔圣人的身高还是达到2.21米,如果以春秋时期的尺计算则有1.97米、1.91米、1.89米三种可能。
从圣人飘忽不定的身高中,可以窥见那个时期长度计量单位的混乱。
这是由于当时的制定单位时所选取的标准物并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