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训练后,曾侯乙下令宴请身边的心腹,贴心的庖厨早就准备了一大顿南国盛宴,抚慰心腹们的肠胃。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物的用料和烹调方式,是身份和威严的象征,特别是在“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年代,一顿盛宴往往能为那些在战场上朝不保夕的贵族提供些许慰藉。
在盟友楚国的强势影响下,宴会依旧有浓郁的荆楚色彩。相比北方列国,江汉地区的口味在此时已经有鲜明的本地特色——据《黄帝内经》记载,南国之土阳气旺盛,空气湿润。所以在湿热的环境中,南方人喜欢吃酸味、辛辣味和苦味的食物来祛湿开胃。
在用盥洗器洗手洗脸之后,宴会开始了。曾国君主的主食是蒸煮的黍稷饭,被装在簋里。由于脱皮工艺的原始,所以主食的口感并不十分柔和。当然,不排除曾国受到邻近楚人的影响,会吃用稻,稷,麦,黄米拌在一起的杂合饭,这种成本较高的杂合饭看起来色彩丰富,让人很有食欲。由于荆楚之人嗜酸,所以曾侯乙可能也会用“吴酸”之类的酸菜或酱料来开胃。
曾侯乙墓出土的九鼎
精致的九鼎中,厨师们为曾侯乙准备了牛、羊、猪、腊、肠、鲜鱼等丰富的肉食,在烹调方式上,大部分肉食被切成块状,然后进行蒸煮或炮制。
由于身在南土,臣下们往往还会给侯爵殿下准备南国风味烹调出来的特色食物,在烹调肥牛腱的时候,他们会加入杜若使得味道更加清香爽口(杜若味辛、微温性,根茎有补肾功效);在以文火烤制的羔羊肉中,还要刷上蜜,提升味觉;除此之外,还有大雁和小鸽子等特色禽类,这些飞禽煎食最为美味,在品尝天鹅时,曾侯乙也从不错过鲜美的天鹅汤......
除了飞禽走兽,由于曾国的河湖较多,也很容易接触到鱼鳖等河鲜食品。按照当时的风尚,曾侯乙会用葱或者芥调味品尝被称为“脍”的生鱼片,然后享用蒸煮的方式烹饪出的鲜美甲鱼汤。
在空气潮湿的荆楚大地,花椒有散寒除湿的作用,曾侯乙的庖厨会用花椒烹调鲫鱼或者鳙鱼,以中和鱼肉的腥味。在曾侯乙去世之后,他甚至携带了500粒花椒和山茶籽、苍耳等香料作为陪葬品,前往另一个世界。然而花椒鲫鱼的食谱却一直在曾侯乙墓外的荆楚大地上流传了2400多年,直到今天,湖北的广大地区依旧有这样的吃法。
此外,在先秦时代人们的观念中,花椒树结实累累,是子孙繁衍的象征,所以在当时曾侯乙用花椒调味,甚至带着花椒下葬,除了祛湿驱寒之外,也许还有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男性需求:多子多孙,瓜瓞绵延。只是这样的观念是否属实,就是另一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