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悬挂力位调节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好处
拖拉机后悬挂的力调节,是上个世纪40年代拖拉机行业的一项重大发明,使得较轻的轮式拖拉机,也能够胜任以往只有重型拖拉机或履带拖拉机才能完成的翻地作业。今天,带有力调节的拖拉机悬挂系统,已经成为农用拖拉机的标准配置。如果一个拖拉机没有力调节系统,就必须加大拖拉机重量,否则拖拉机在配套悬挂犁或深松机作业时,容易出现打滑率高,拖拉机耗油偏高等问题。一个偏重的拖拉机,自身也会增大燃油消耗。
后悬挂力调节的工作原理是,当农具(大犁或深松机)阻力增大时,后悬挂将提升,使得耕深变浅;当农具阻力减小时,后悬挂将下降,使得耕深变深。在后悬挂提升的过程中,拖拉机和农具的部分重量将会转移到拖拉机的后驱动轮上,后驱动轮重量增加后,可保证后驱动轮的附着力或牵引力增加。这时拖拉机发动机的转速会下降,以提供驱动轮需要的扭矩,对于带有自动换档功能的动力换档变速箱,还可能会自动降低档位,进一步增加扭矩。力调节的好处是,可实现拖拉机和农具的部分重量转移,提高拖拉机牵引力,减少打滑,降低燃油消耗。但如果调整不当,灵敏度过高,则耕深变化幅度过大,影响作业质量。
位调节的工作原理是,控制最大耕深或后悬挂最低高度。现代拖拉机的后悬挂液压油缸一般都是单向油缸,后悬挂的向上升起高度不受控制。播种、喷药和中耕等作业,要使用位调节。
力位混合调节的工作状态,实际上是采用位调节限制最大耕深后,力调节发挥作用的状态。
实现力位混合调节的具体方法
1、首先要找到3个关键操纵控制杆或控制旋钮:
位调节控制杆或旋钮
力调节控制杆或旋钮
力调节灵敏度控制杆或旋钮
2、拖拉机及其配套的悬挂农具进入田间后,在拖拉机向前运行的同时,①将“位调节控制杆或旋钮”,调整到后悬挂最低或最大耕深位置。②逐渐调整“力调节控制杆或旋钮”,由浅到深,使农具达到所需的深度。这时,农具的工作深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土壤比阻的变化而变化。③当最小耕深达到要求后,逐步调节“位调节控制杆或旋钮”,由深到浅,直至后提升臂刚要提起时止。这时后悬挂处于力位混合调节状态,即力调节在起作用,但又不会出现由于土壤比阻减少导致农具下降过深而把不合适的土壤带至地表。④通过力调节“灵敏度控制杆或旋钮”,可以改变拖拉机后悬挂与农具升起的时间,也就是拖拉机和农具的重量向拖拉机后驱动轮转移的时间。
在低灵敏度条件下,拖拉机和农具重量向后轮转移的时间较长,耕深变化的幅度较小,当灵敏度为零时,则为100%位调节。
3、力位调节一旦调整到位后,在同一地块里,相关的操纵杆或旋钮等不需经常调整。在地头的农具升降,应通过快速升降装置来完成。如果没有快速升降装置,必须通过位调节操纵杆来控制农具在地头的升降,要确保位调节手柄在农具入堑时,回到原来相同的位置,以确保耕深一致。
如需了解更多大马力农机的技术信息,请关注:
公众号:大马力农机
或添加*dano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