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于是,很多人开始转投食其家,同样的一份牛肉饭,小碗只要15,最关键的是,分量还比吉野家大。
据不完全统计,食其家在中国有四百多家门店,按这个趋势发展,超过吉野家只是时间问题。
在日本大本营,截止到2020年,食其家拥有超过1900家门店,几乎是吉野家的2倍,还有瓦葺利夫家族主导的松屋,在日本的门店数近年也一直稳定在950家以上,紧追吉野家。
去年的疫情,可以说是压垮吉野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数据上也能看出,自2011年以来,吉野家的营收一直增长缓慢,2018年取得了60亿日元的巨额亏损。
时隔一年,在疫情下再受重创,全财年净亏损达到75亿日元之多。
内忧外患之下,吉野家也在积极破局。
比如推出“家庭厨房”产品,售卖自助小火锅等,连之前不太爱抛头露面的合兴集团洪老板也决心转战社交网络,打造网红人设,借此提高品牌人气。
不过似乎都没能改变吉野家日益衰退的人气。
不知道吉野家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我想,是因为它没有明白一个道理:
一个餐饮企业,最重要的是食品安全,其次是用品质和性价比来抓住顾客的胃和心。
只试图用套路化的口味来绑定我们胃口的餐饮品牌,最终会让人失去期待。
毕竟,在我们泱泱中华的美食字典里,能取代它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