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聊斋之志,谱静月新篇|颂古之情义,明今世德尚
清朝中期,浙江金华有个姓王的书生,他很有才学。
王生15岁就中了秀才,却连着两次乡试未能考中,这让他老师金华府的朱学士深感诧异,也很为自己学生鸣不平。在他看来,王生的文章,已经不在自己之下了。别说中举人,中进士也应该大有希望的。
王生还是孜孜不倦的继续读书,以求下一次科考。
王生家颇富有,在林山镇是最富的人家之一。他父亲常年在外经商,挣了不少家产,因此他除了读书,也没什么养家的事需要承担。
王生23岁时,经人介绍娶了镇上卢员外的二女儿卢氏,卢氏美貌贤惠,是一个好妻子,夫妻俩极为恩爱。
王生婚后不久,他父亲又匆匆离开家乡去了西安府做生意。他父亲的生意主要在陕西和广东一带,大多时间都是在这二地经营,有时一年到头,都难得回家一趟。可是这一次王父外出,却出了大事。
半年时间不到,一辆马车风尘仆仆赶回了林山镇。他父亲的一个随从匆忙来到王家,通知王生来接他父亲。
王生连忙赶到马车前,这时他的父亲,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王父看着儿子,似乎有什么话要说,但因为声音太小,王生一个字也没听清楚,父亲就这样断了气。王生很是伤悲,父亲是这个家的顶梁柱啊!
但人死不能复生,王生只好请先生看了一块好的墓地,将父亲葬在了山坡上一个好的位置。那先生说,这块地是极好的风水宝地,子孙后辈都会兴旺发达。
葬好父亲后,王生又继续苦读。对父亲经商的本事,他一点没有学到,现在自己要承担起家中男人的责任,就只有考取功名一途了。可是转眼五年过去,王生又连着两次乡试落榜,对他的打击很大,都开始怀疑起自己来。
王生是个孝子,逢年过节和每月初一,他都要到父亲坟头烧纸。
他每次烧的纸钱都比别人多,王生知道钱的重要性,父亲在阴间,如果没有钱花,也会和人世间一样受罪的。
一晚,王生在书房心情烦乱,看书写文章不在状态。便喝了几杯酒,一阵倦意袭来,他趴在书桌上睡着了。这时候屋外一阵阴风吹过,书房门一下开了。
一个衣衫褴褛的黑衣人走进来,到书桌前伸出干瘦的老手,轻轻拍打桌子。王生看见这人吓了一跳,连忙趴在地上恭敬磕头,这是他的父亲。
父亲看着他很是气愤,狠狠地骂他是不孝子,说他在阴间都快要饭了,让赶紧给他烧些钱过去!不然他这鬼日子都过不下去了。
王生感到有些无辜,他每月都烧许多纸钱,父亲怎会没有钱用呢?
但父亲既如此说,他也不敢说,他也不敢问,只是连连磕头。父亲这才起身走了出去。王生醒来,竟是黄粱一梦。
第二天一早,王生从镇上买了一担纸钱。午饭后,他匆匆赶到父亲坟前开始烧纸。这次烧出来的纸钱在坟头前堆成了小山。
王生想,今天烧这样多的钱,父亲应该很高兴吧!
可当天晚上,他又梦见父亲,父亲手中端着一个破碗,在镇上挨家挨户的讨饭,逢人便说他儿子不孝,他在父亲面前跪下请罪,可父亲看也不看他。
王生实在搞不清原因,第二天只好又去烧纸。这样连着烧了十余天,非但没有好转,每晚做梦见父亲越发穷得厉害了,甚至衣不蔽体。
卢氏见丈夫如此烦恼,便说清风山道观有个道长,据说晓阴阳之事,你不妨去请教一下,或许那道长能为夫君解惑。
王生第二天便去了清风山,找到观中的玉阳道长,把自己夜夜做梦的事给他讲了。那道长掐指一算,最后连连摇头说,你烧的纸钱你父亲并没有收到,而是给半路截去了!
道长说,十几年前,你父亲在西安做生意时,还没有发家。
那时候他借了一个姓张的朋友百两银子,约好一年后还是在西安还上的。可是姓张的回老家后就病死了,再也没有来西安。你父亲一直惦记着这事,但因为那姓张的是河北人,路途遥远,也不知具体住址,就没有前去寻找。
姓张的现在家中极为贫困,母子生存都很困难,他在阴间便去上告阎王。因此你每次烧给父亲的纸钱,便被阴司的没收了,其中一部分用于赔偿张姓商人。
王生听后,这才有些恍然大悟,请道长指点自己。
道长说:现在最好的做法,是找到那姓张的家人,一是对他还活着的家人进行补偿。二是在他坟前烧纸还债,请求得到他的谅解。以前欠下的百两银子,你须还给他的家人,另外再烧十封金裱纸钱,贫道可为你写一封符书,以表达你代父还债的诚意。
王生听了道长之言,对他非常感谢,并求道士书写了符书。事后王生拿出20两银子感谢道长,可道长分文不收,说救人济世乃道家本分,岂可染此俗物。
王生再谢后回家。不久后就按道士的指点,亲自去了河北,找到了那户姓张的人家。见张家母子生活实在贫困,就拿出200两银子资助他们。又到张姓商人的坟前,烧了金裱纸钱和符书。
从那之后,王生再也没有梦到父亲的惨相了。
更重要的是,他心头似乎有某种堵塞的东西一下疏通了,从此文思大进。下一次乡试,王生高中解元,隔年春天入京会试,王生一举考中进士,从此王家真正的富贵发达起来。
申明:本文由静月斋原创(作者|阿飞),民间故事属虚构文学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得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喜欢请关注@静月斋文化。
*静月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