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屏,指贴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镶嵌在镜框里供悬挂用的屏条。挂屏轻巧而古典,大气而经典。挂屏可大可小,都有着不同的美感。可以用挂屏制作对联,也可以在进门处或沙发背后放置山水类挂屏,这种屏风象征靠山的意义。
宋代以前,就有用竹、玉、石雕刻的类似挂屏的装饰品。挂屏的真正兴起,是在明末清初,与明清家具的发达和家居装饰的繁荣有很大的关系。清代,挂屏十分普及。民国时期,挂屏得以延续。近些年,挂屏重新受到重视,收藏和悬挂它的家庭越来越多。它一般成对或成套使用,如四扇一组称四扇屏,八扇一组称八扇屏,也有中间挂一中堂,两边各挂一扇对联的。
这种陈设形式,雍、乾两朝更是风行一时,在宫廷中皇帝和后妃们的寝宫内,几乎处处可见。明代以前,屏风多趋于实用,主要用于遮蔽和作临时隔断,大多是接地而设。形制虽小,却不失屏风的形式。
挂屏,因像画轴和画框一样挂在墙壁上而得名。它是屏风的一种,但已经完全没有屏风挡风、障蔽、间隔等任何实用功能,而成为纯粹的装饰品,起的是美化厅堂的作用。高濂在《遵生八笺》中曾赞:“其费心思工本,为一代之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