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是奴隶!”——现代诗人田间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军节节败退,中国大片领土沦陷。1940年2月5日,日军打败傅作义的部队占领了五原。很快,日军主力部队又匆忙撤出,留下日伪军驻守五原。日军主力部队血战之后,好不容易占领了五原,为何又放弃了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是日伪军占领绥西后,烧*抢掠,途径村镇被夷为平地,大多数老百姓逃跑,十室九空,广大河套平原,成为空室荒野之地,还有我党领导的游击队到处破坏*扰,搅得日军鸡犬不宁,日寇无法立足。另一方面,日军大本营下令攻占五原,消灭傅作义的主力,五原是占领了,却并没有消灭傅作义的主力部队,为了节约兵力,又命令日军3月1日撤回绥东原驻地,未经许可不得越过包头一线,也就是说要放弃五原。
但是,日本驻蒙军参谋长田中新一不愿意放弃五原,又不得不服从命令,于是,他采取了一种变通的办法:将主力部队撤回,留下大量伪军防守。
日本炮兵
田中新一在五原及其周边部署了(伪)蒙古军3个师约3000人、绥西联军约1000人(主要由投降的国民党军队组成)。田中新一并不信任伪军的战斗力,另外还偷偷拼凑了一支警察部队——绥西警备军。绥西警备军由4个大队组成,每个大队400多人,一共1500多人,绥西警备军的军官和“业务骨干”310个所谓“日系警察”担任。
这310个日系警察,本身还分很多系统。一部分和水川一样,属于内务省人员,也就是正牌日本警察和官员,这些人也和水川一样,是完全不会打仗的;一部分是从日本国内召来的退伍军人。比如第一大队长是个44岁的退伍宪兵军曹,第四大队长是个34岁的退伍补充兵(*炮兵),中队长和小队长多是退伍上等兵或补充兵。还有80人是专门为伪蒙政权培养的日系警察学员。
绥西警备军的司令叫水川伊夫,水川伊夫是日本内务省主管警察和地方行政事务的一名文官,并没有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对打仗是一个外行。但是,留守五原的日军武装力量的总领导——炮兵中佐桑原荒一郎则是一个正规的军人,手下还有特务机关14人和12个日本工兵。
五原地区还有5个所谓“蒙古军日系顾问”,也是一伙退伍兵。另外,当地还有近300个日本平民,主要是汽车公司的司机和一些木匠和道路建筑工人。他们帮着日本工兵在当地修桥修路。
总结起来,五原城的守军由数千名伪军、数百名日本警察和一些退伍军人组成,附近则有几千名伪军协防(主要在五原新城)。日军留下的武装力量来源复杂,结构混乱,战斗力大不如主力作战部队,傅作义的部队也是心知肚明,于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从日军手中夺回了“丢失”的城市的战斗——五原战役打响,领导这场战斗的就是著名的国军将军傅作义。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是一位抗日名将。1936年11月初,发起百灵庙战役并肃清了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日军西侵绥远的阴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傅作义将军所率领的部队,有许多抗日事迹,这篇文章暂且不表,今天,我只给大家讲述他们五原战役的英雄事迹。
血战五原五原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河套平原腹地,隶属巴彦淖尔市,东与草原钢城包头相邻,西和煤都乌海相接,南隔黄河与鄂尔多斯市相望,北依阴山山脉。
五原县在近代因为冯玉祥将军举行"五原誓师",傅作义将军发动"五原战役",彪炳史册,闻名中外。战前,傅作义部都憋着一肚子气,誓要赶跑日伪,收复失地。
1940年3月中旬,天气渐暖,春汛来临,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无法在松软的土地上发挥充分优势,傅作义迅速完成五原战役的军事部署:
以第35军为主力攻打五原,其余各部攻击外围各据点之敌,务必将日军全部歼灭。新编第31师师长孙兰峰为攻城总指挥,率部攻歼五原新城之敌,新编第32师攻击旧城之敌。第101师为总预备队,并负责担负破坏乌加河桥,阻击日军增援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