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泱泱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国食文化。食文化代表的不只是食物本身,更是不断传承的制作技艺以及蕴含的历史文化。
苏州新东方《美食故事》栏目,讲述美食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趣闻,让匠心美食文化得到传承。
本期,我们带来“国宴第一菜”——水晶肴肉的故事。
国宴第一菜-水晶肴肉
水晶肴肉又名水晶肴蹄、镇江肴肉,是江苏镇江市一道传统名菜。
相传在明朝末年,在镇江酒海街上,有一对夫妻经营了一家“京口酒店。
有一天,店主见菜场上的猪蹄便宜,就买回来了四只猪蹄。因为天气太热,担心猪蹄变质,店主便让妻子用盐腌制保存。
谁知妻子腌制的时候,不小心把店主为做鞭炮买的硝当成了盐,腌制了猪蹄。
直到第二天店主做鞭炮找硝才发觉这回事,店主连忙揭开腌缸一看,没想到猪蹄非但没变质,反而腌得肉板结实,色泽红润,蹄皮色白。唯一的不足就是肉有硝的味道。
为了去除硝的味道,店主用清水浸泡、清洗了多次。接着,他将猪蹄放入锅中,加入葱、姜、桂皮、花椒、茴香高温焖煮。
大半个时辰后,锅中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店主将猪蹄盛入盘中,只见这猪蹄肉红皮白,光滑晶莹,卤冻透明,犹如水晶。入口一尝,瘦肉香酥,肥肉不腻,滋味极其鲜美。
从此以后,店主便用这种方法制作“硝肉”,前来品尝的顾客也越来越多,不久就闻名全市。后因硝、肴读音相近,遂改称“水晶肴肉”。
三百多年来,镇江水晶肴肉一直盛名不衰,驰誉南北。还有文人雅客作诗赞曰:“风光无限数今朝,更爱京口肉食烧,不腻微酥香味溢,嫣红嫩冻水晶肴。”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之夜,在“玉华台饭庄”举行的开国第一宴中,“水晶肴肉”被*总理亲定为国宴八大冷菜之一,足见肴肉的美味和名声。
今天的故事说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美食小故事,那就关注我们吧!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