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中国老百姓,接受历史教育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戏剧,一是评书(民间说唱的各曲艺形式)。在传统戏剧中,人们塑造了心目中的清官——包拯包青天。几千的封建社会,虽然都是有王法的,但是,基本上仍处于人治,所以,能碰到一个勒政爱民的好官,是一方百姓的福分与期盼。
在清官戏中,有一个角色是最受观众追捧的,那就是手持尚方宝剑微服私访的“八府巡按”。因为,当地方官为非作歹、欺压良善,民间正义得不到伸张时,只要“八府巡按”大人一出场,就贪官得惩、恶人当诛,还当地百姓一片纯净的天空。那么,历史上真有这样英明神武的“八府巡按”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封建专制时代并没有“八府巡抚”这个官名。而“八府巡抚”实际上可能是个御史,而且是最低级别的御史,正式的叫法可以称“侍御史”。
秦时就设置有侍御史,两汉时延用秦制,只是,那时的侍御史是朝廷里官员,不带下乡视事的。到了唐中宗时,才从御史台和内外五品以上官员中遴选二十人担任巡按使,临时由朝廷委派,负责巡视各省,考核官员。这是“八府巡抚”最早的原型。
在唐代,御史却只有正八品,相当于现在的科级干部。宋代的御史也是八品官,明代则为正七品,清代略高,约为从五品。
人们之所以在戏剧中赋予“八府巡按”以巨大的权力与威名,应该是受了“巡抚”一职的误导。中国的戏剧与小说是诞生于元明期间的,而巡抚一职最初就是设于明代。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又称抚台。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而以“八府巡按”为代表的巡视和御史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上千年,只是后来随着明清市民文化兴起,戏剧、小说等文学作品大量引用时,将“巡抚”误用,才生造出了这么一个官职。
这是一个美丽的误会,愿望虽然美好,但,封建专制的统治本身,是不可能清官遍地的,要想让一个小小的侍御史来改变官风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以法治国的今天,巡视制度才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就像一把达斯魔之剑常悬在贪官恶吏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