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内容非常硬核,所以读起来不会很轻松,甚至有些烧脑,需要你集中注意力,不建议碎片化时间阅读,经典电影《教父》的英文原著中有个桥段,教父科里昂说,“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而且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文章末尾的小尾巴。
注:本文是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文章不会上来就直接扔你一个解决方案,而是会从事什么和为什么开始告诉你前因后果,最后才会告诉你怎么去做。
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必须先知道什么才叫做透过现象看本质。豆豆的小说中有这么一个场景,老九开了一家面馆,特色是祖传手擀面,但是一直做不大,就像男主请教如何做大市场,于是和男主讨论了这么一个问题。老九说:我就认为手擀面要比机器做面好吃,因为手工面传统地道。男主答说,那我给你擀一碗面,或者你上街随便找个人擀一碗,你看看好不好吃。老九马上回男主说,你这不是抬杠吗?男主说我这不是抬杠,你不能说我的手就不是手。而面条好不好吃,不在于是手做的还是机器做的,而是面皮软硬度,面皮的厚薄宽窄、面的结构是给面团做工的方式决定的。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面所需要的那些条件,无论是机器还是手工,它都出一样的结果。
而具备那个条件对厨师素质要求和依赖性就特别高,这个条件就决定了你的规模,肯定大不了,而且人工会受到情绪状态等因素干扰。但是机器永远不会有情绪,只要调整好你要的参数,不需要厨师。一切自动化,一百台机器,一千台机器大规模的量产要多少就有多少,你可以开遍全世界走到哪它都是一个味道。回到现实我身边做餐饮投资的朋友也只投可复制的模式和产品,因为标准化到现在也是很重要的事,并不会因为我在北上广深物料贵,我就缺斤少两,在四五线城市利润大我就肆无忌惮,一方面是为了更加标准化,深层一些也就是保护自己的品牌形象,防止口碑被降低影响加盟,所以看到这里你什么感觉,你觉得是手工面好吃还是机器做的面好吃,你有没有想到肯德基、麦当劳他们把店的规模开到了全世界,需要技艺高超的厨师吗?这就是普通人与高手的思维模式。实际老酒的思维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一直困在了表面的现象之中,我自身从事的是产品岗,所以在系统化学习呃初期也会遇到类似问题,谁说这里有问题我就看看这里,行业术语中叫做只抓表面数据,后来随着更加深入的学习,我也逐渐有了看到本质的结果,而故事中男主,则洞穿了真正问题的本质。那什么是现象,什么又是本质,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换种话说就是一件事物,它呈现给我们为了让我们眼睛看到我们内心中感受到的样子。比如上文案例,老九认为他的面条只有手工做的好吃,这就是一种现象。你看到一个苹果是红色的,这也是个现象,它可能是因为放久了,所以实际已经变成别的颜色,甚至在狗的视角,它原本就是灰色的。这个红色就是被称为苹果的东西,呈现给我们的样子。再比如,孩子哭闹一顿暴揍下去不哭闹被揍。听话就是你看到的现象,因为你不知道孩子内心可能已经无数遍问候你了。再者,我按下开关灯亮了,那这个按下开关灯亮了也是现象。那什么是本质呢?
用人话说,就是扒掉所有现象的衣服,事物一丝不挂的本来样子。正如上文案例,手工还是机器做,他们都是现象,把本质包裹了厚厚的衣服,而好吃的面所具备的条件才是本质。再比如你按下开关灯亮了,但我们都知道让灯亮不是开关,本身并不能让灯亮,本质是电力以及电路的供应。那么按下开关灯亮,这个也是衣服。那什么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是把各种花哨的现象,露出事物他本来的样子,从而直接在本质上研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正如上文小说案例中,男主让老九不去理会用什么方式做出来,而是想办法找到好吃的面的条件,直接在源头做工。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搞明白了什么是现象和本质,以及什么叫做看透问题本质了。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做到透过现象直接抓本质?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知道这些现象有哪些,以及是如何阻挡我们看到本质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这里先引入一个概念认知盲区。听名字似乎很厉害的样子。
其实说人话就是你对事物的认知会被你生活的环境、学识、眼界等因素局限,这些因素会让你只能看到事物的冰山一角。你不是亿万富翁,你永远想象不到真正的亿万富翁是一种什么体验。从来没有做过那个的人,无论是影片中文字中描述的多么活灵活现,也体会不到真正身处其中的妙处。秦始皇永远想象不到现在你生活的社会变化,同理,你也无法想象,再过五千年,那时候的人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现代的科技让我们无法知道银河系外的情景,你不知道到底有没有外星人,这些都是我们的认知盲区。正如庄子说的,夏虫不可语以冰者,笃于时也,意思是只能活过夏天的虫子,你不要去给它描述冬天是什么样子,它生存的世界就决定了它的认知。正是因为存在这种盲区,你就无法真正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连事物的附近都无法触碰,你又怎么能指望去脱掉他的衣服呢?
你能感受到的只是他释放给你的表面的现象,只能通过表面去理解它。所以认知盲区是阻挡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核心*手。除此之外,还有一点让我们没有办法看到本质,这是我们每个人自身都携带的原罪,那就是了大脑懒,本能走思维捷径,形成懒的思维惯性。我们都知道大脑是一个极其耗能的器官,用几次就要耗费掉全身20%的能量。在远古那个资源匮乏的时代,这样的器官,是根本逃不掉进化的镰刀。
因此大脑为了适应生存,就有一套节省能量的机制,那就是走思维捷径。所谓思维捷径就是我们说的经验。比如你第一次和女生说话的时候,可能会感觉紧张、慌乱,心跳加速,不知所措。但是多聊几次后就轻车熟路了,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再举一个例子,小孩哭闹,你三棒槌下去,孩子老实了,于是下次再次哭闹,你还是三棒锤下去顺利解决问题,于是就得出了让孩子不哭闹的经验。再次遇到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再去思考,直接不用大脑重新构思就解决了。
这种通过现象归纳形成的经验,可以大幅度的节省我们大脑的认知资源,它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解决当下的痛苦。但是你能明显感觉到大脑的这种认知方式有个巨大的问题。正是因为大脑走思维捷径的懒惰,久而久之,它会让我们的思维形成一种依赖的惯性。遇到问题直接调用经验,懒得思考。于是越来越傻,最后丧失了深入思考,探寻本质的能力。
就如同上述所说的,三棒槌解决孩子问题一样,一直停留在解决表象的问题中,不知道本质,最后很可能为将来埋下一个天坑。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处于这种思维惯性中,那要如何去解决以上两个问题,从而真正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欢迎关注职言言,期待下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