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先变脸 你跟我变
无论是工业4.0,还是智能制造以及工业互联网,都给人们带来一种万象更新的工业气派。大量的ICT厂商和物联网厂商的介入,加持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新锐兵团,整个行业的数字化市场一片热闹。这未免让人觉得,工业正在被ICT所裹挟。然而三四年下来,定睛细看,真正让工厂、车间发生数字化转型的主导力量,仍然是自动化厂商。
这也并不令人意外。他们在这个市场上,一直就决定了工厂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短交货期的运行法则。如果从第一台应用在通用汽车工厂的可编程控制PLC开始算起的话,自动化在工厂的霸主地位五十年来从未动摇过。
只是,在全球2000亿美元的自动化市场中,这些厂商早已面目全非。如果说数字工业是人们最期待发生的变化,那么这场大戏最具戏剧性效果的开局是:自动化厂商寻求变化在前,制造商则尾随其后。换言之,自动化厂商的大变脸,是一场数字化、智能化的前戏。
乏味的面孔
2019年10月份,美国《Control》杂志发布了2018年自动化领域的Top 50。这里你可以发现智能制造的源头是一个高度惊人的寡头市场。西门子、艾默生和ABB占据前三名(ABB官网宣称自己为工业自动化市场的第二),施耐德、罗克韦尔和三菱电机尾随其后。在前十名中,美国占据四家,日本有三家,德国、瑞士和法国各有一家。但如果从Top 50的数量来看,德国毫无疑问是全球第一大自动化强国,有19家公司进入了Top 50,而西门子以137亿美元排名第一。第三是日本,有9家公司。可能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排名第二位的正是美国,有15家公司,超过30%,紧随德国其后。当我们都认为德日是制造强国的时候,一定要知道美国也是自动化制造的超级强国,压过日本。
图1:Top供应商的国别统计 (来源:美国《Control》杂志)
德美日这三个国家,则包办了全球Top 50的86%名额。而法国和英国则基本拿下剩余的全部。(中国自动化大黑马——汇川公司并没有被计算在内。汇川2018年销售额为58亿人民币,大概应能排名在第40名左右。这可能是由于汇川的国际市场知名度不足所造成的)。
图2:自动化排名Top 20 (来源:美国《Control》杂志)
这家自动化领域的权威媒体,每年都会评出全球自动化厂商Top 50。但排名变化不大。自动化三强纹丝不变:德国、美国和日本。虽然自动化市场历经重大技术变革,但想看热闹的人总会失望。
自动化领域没有冷门故事。领先供应商的主导地位,始终稳如磐石。西门子、ABB、艾默生、施耐德电气、霍尼韦尔、罗克韦尔自动化和横河等传统大型供应商继续在自动化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稳如泰山,甚至连动摇的迹象都没有。
IT野蛮人专挖自动化的墙角
从2018年8月开始,互联网巨头的软件胃口,侵入了老牌工业厂商的地盘。工业自动化被IT厂商染指了,更具雄心壮志的软件大鳄已经踹破了工厂的大门,蜂拥而至。谷歌(Google)、亚马逊(Amazon)和微软(Microsoft)均已宣布打算向石油、天然气和其他流程行业提供数据存储和相关服务。如果微软的Windows界面早已在工业领域深耕多少年而没引人察觉的话,那么谷歌、亚马逊所代表的力量则是“善者不来”。
亚马逊云服务公司AWS将要为石油和天然气专业领域提供服务了,他们最好的员工来自哪里?你能猜到的,他们最青睐GE、施耐德AVEVA和艾默生的资深员工。微软和谷歌也喜欢在自动化生态系统招募员工。
当然,石油和天然气只是个开始。化工、制药、公用事业和其他制造业,并无什么特殊的屏障。
一股寒意,应该已在自动化厂商背后升腾。
然而,破门而入的野蛮人对硬件毫无眷恋,自动化供应商的硬件业务从控制阀、马达,到传感器、分布式控制系统等,或者制造执行系统MES,都不太是他们篮子里的菜。他们只想扒拉篮子里面的肉,他们想要的是制造数据和数据服务。最可怕的是,他们想把所有数据连接起来,因为只有这样价值才会最大化。不错,传统自动化厂商的客户数据,从来都是封闭的花园:不同供应商,虽然在现场上设备相伴为邻,但数据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企业自行构建的人为沟壑,创造了各自的财富。然而,这种基于“隔离自动化”的业务实践,正面临被IT野蛮人围攻的局面。不过,野蛮人也不是能处处得逞。天上驾得好云彩,地下处处落凤坡。数据中台——就是阿里云们捣鼓出来的一把万能扳手,它希望拧开每一个机器的数据螺母。然而扳手设计得虽好,但却很容易折裂在自动化厂商的金刚罩下。陷阱有的是,这些与机器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自动化厂商,可以用新的方式,同样找到数据的价值。
霍尼韦尔在最近两年,推出了一款名为Experion LCN(Local Control Network)的产品,就是为了修补它早在1996年推出最经典的全厂控制一体化系统TPS。如果再考虑之前二十年的TDC系统,这简直就是一场跨度四十年的修补和连接。真是一场时空大穿越。ELCN将仿真和可视化结合起来,取代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使用的本地控制网络(LCN)。ELCN可以让原有的应用软件和管理接口,使用最新的网络,甚至可以做成本地部署的云平台。它与霍尼韦尔的控制系统PKS和工业互联网是无缝集成的。在大型终端用户看来,ELCN“重置了旧系统中那过时的里程表”。换句话说,几十年前的老用户现在可以选择使用更现代化的硬件,同时维护他们已有的配置和管理软件,尽管这些软件已经非常老了。
ELCN是“软件激活旧硬件”的经典,看上去是一个过渡方案,但它提供了可视化,而且减少了同轴连接从而节省了空间。这种保守的自动化派头,恐怕不是IT厂家所喜欢的。但大型化工用户还是能够容忍这样的速度。
IT这么喜欢工业,这么喜欢挖自动化员工的墙角。对自动化厂商而言,这是一股恼人的冷风。
从机电一体化到“机电软体化”
无论激进者有多么不情愿,我们仍然需要看到,全球自动化供应商能力决定了智能制造的水平。智能制造是建立在自动化的基石之上。
数字化中最引人注意的两大要素:一个是泛滥成灾的数据,一个是知识容器的软件。这两者,一开始经历过IT冲击的恐慌,现在逐渐成为自动化厂商的宠爱。
工厂里面的数据地盘,几十年来一直由自动化供应商所主导。他们提供的各种硬件包括传感器、控制器,以及软件程序都在默默地产生着大量的数据,其中仅有极小一部分数据进入了价值萃取的通道。
而大数据分析有望改变这一规则。现在正处于软件引领,破坏既定秩序的早期阶段。尤其是大量IT公司,通过云存储和分析的普及,为用户带来了一套全新的成本计算规则和简化互操作性的预期。在涓涓细流中,更多客户会逐步采用以软件为基础的产品。
众多自动化厂商对此不能不加以提防。数字转型,源于对工厂自动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的改造。然而,意味深长的是,数字转型,首先改变的自动化供应商的本身。所有面向未来的自动化供应商,都在加速拥抱软件的步伐。
西门子积极布局软件的故事已经广为熟悉,它在十多年间传递了一个不可动摇的圣徒信念:自动化厂商只有软件化,才能实现战略跃迁。就像量子跃迁到更高能量轨道上必须吸收光子一样,软件就是自动化商的猎物光子。那些身材苗条、体量相对较小的独立软件厂商,向来都是五大三粗、身高魁梧的自动化厂商天生的猎物。自2006年以来,西门子花费了令人叹为观止的140亿美元,进入全球顶级的软件商俱乐部之列。不过,它一年的产值也只有40多亿美元。如果不是粗眉大眼的自动化硬件替它支撑,这绝对是个苦局。然而有了软件,硬件的故事才能讲得好,硬件打包后的价格才能卖得高。相信西门子的硬件部门对软件事业部是又恼又恨却又离不开。部门间打架是必不可少的,但对外却传递了数字升级的统一性。这就是战略的定力,这也是西门子给传统自动化厂商所能上的最好一堂战略课。
施耐德电气同样在积极布局,2013年收购英维思(Invensys),唾手立得DCS系统Foxboro、组态软件Wonderware、安全Triconex等一大筐好菜。如果这还都算是自动化内部的本分收购,那么之后它对PLM设计软件的关注,则让软件与自动化的关系,表白得一清二楚。在错失对PTC的最好机会之后(PTC可真是自动化厂商的“梦中情人”),施耐德电气2017年完成了对AVEVA的“反向收购”,保留了合并投资组合的60%的所有权。AVEVA也是最早期计算机设计软件CAD的拓荒急先锋,有着雄厚的英国剑桥数学所留下的班底。它最终成为厂房、造船等工程信息系统的关键设计软件。并购AVEVA之后,施耐德电气也将早先的Wonderware软件,全部注入AVEVA。设计软件与自动化软件的融合,这将是自动化厂商的标配。这种并购,就是在球门禁区外的定位球,具有决定性地战略价值。在2018年,施耐德电气再次收购了专注于电气CAD与仿真的IGE XAO集团,将这种战略定位球运用得更加娴熟自如。
最新的消息是,施耐德电气2月份计划以14亿欧元并购了德国建筑软件开发商RIB软件公司,在静等*批准。这意味着施耐德在建筑领域的“电气化 数字化”继续快跑。施耐德的收入一半来自建筑和数据中心产品的销售,而未来建筑将是全数字化与全电气化(All-Digital and All-Electric)。在这种情况下,德国RIB基于云的产品,对于数字化建设和运营领域至关重要。施耐德正在精心打造的工业软件集团AVEVA,不过目前看RIB应该不会并入AVEVA,而是独立作战的一员新猛将。这要牵出施耐德电气的另外一局大棋。去年4月,施耐德电气和凯雷投资集团Carlyle计划成立一家名为AlphaStruxure的合资公司,进行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的设计和工程工作。二者此前已经形成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部署微电网的战略联盟。这一次,意味着建筑信息模型BIM软件的深度融合,必将彻底改变基础设施的传统面貌。发改委在四月下旬公布了“新基建”的概念,让人大跌眼镜。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除了5G、物联网、卫星网,居然还包括工业互联网。真是概念混乱。看看法国施耐德公司的做法,才能更好地了解新基建。那些被软件重新激活的水泥钢筋,让传统基建产生了全新的澎湃活力。
ABB的表现则是差强人意。在自动化、离散控制与机器人的自动化市场中,ABB年报显示2019年销售额在100亿左右。如果没有收购贝加莱(B&R),那么ABB在数字化领域的表现就只能用糟糕来表达。这只大象要么是有些疲惫,要么就是被机器人的成功冲昏了头脑。直到2017年收购了奥地利的贝加莱这个高冷的自动化独行侠,时局才算是扳回半个身位。尽管B&R每年只有大约6亿美元的收入,但在高端PLC和自动化软件的突出表现,绝对是大型自动化厂商最佳的猎物。这些小型自动化公司一直是江湖行走的高手,往往只有在家族创始人倦怠了或其他偶然的机会,才有可能被并购。有了这样的宝贝,ABB自动化在自动化软件领域,才算有了一点亮色。而之后仍然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才完成了ABB机器人与贝加莱软件的匹配。看来整合并不容易。
图3:ABB工业自动化的分层 (来源:2019年ABB年报)
而ABB最新的战略补丁,则是来自去年年初与达索达成了战略合作。ABB在向客户交付解决方案之前会进行建模和仿真。数字孪生等技术都会在ABB四大板块业务中逐步引入。然而,这种合作,正如它跟微软、惠普的合作一样,并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江湖上的联盟多了去了,相互嵌入产品,只是让用户的体验更好,并不会让一个自动化企业在战略上有本质的提高。
软件并不是日本的强项,但不影响日本自动化厂商的突然变得精神抖擞、从容布局。2016年是横河电机最具活力的一年,它通过一系列的软件收购,改变了品牌的形态。这其中包括工业天演IE公司 (基于云、共享即服务的工厂数据),英国KBC公司(面向石油和天然气的过程模拟和咨询服务),以及SVM(能源管理和优化解决方案)。横河电机随后将SVM和IE全部都集成到KBC,实现了对石油天然气工程的模拟仿真,这也成为横河全新软件的支柱。在2019年5月,三菱电机全资收购了美国自动化软件开发商Iconics,以强化在工业和楼宇自动化的人机界面、物联网、数据分析的能力。这家已经安装35万套软件的公司,正是三菱电机增强其在边缘计算等领域的软件能力的一部分。
上个世纪70-80年代,日本提出了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工程,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的合体。它彻底改变了昔日机械自动化的面貌。而如今,软件技术则与机电一体化合体,笔者这里称之为“机电软体化”。没有一家自动化厂商,也没有一家制造商,能够摆脱来自“机电软体化”的冲击。
基于软件优先的战略,顺应“机电软体化”的趋势,自动化厂商因此而变得面目全非。
或加或减 聚焦主航道
在某些情况下,许多大型供应商正在进行改革、*,甚至“去多元化”。2019年西门子终于坚决地剥离了天然气和电力业务。西门子能源的剥离,正在成为今年的重点,预今年9月可以完成公司的公开上市。而现任CEO凯飒则被提名为西门子能源监事会主席,CEO也早已确定,甚至数字化工业集团(DI)现任首席财务官也被一并送上。国内新公司也都注册完成。
ABB 80%的电网业务也在2018年12月出售给日立;通用电气则毫无悬念地放弃了贝克休斯的多数控制权——这笔业务曾经耗费GE约340亿美元。
排名第7的美国霍尼韦尔,则在2018年12月将旗下的家居产品组合和ADI分销业务,分离成为一个产值45亿美元关注智能家居的Resideo公司;交通系统也被分拆。而霍尼韦尔自己则加大了对特性材料技术集团(PMT)的关注,该集团旗下的霍尼韦尔UOP为全球石油天然气行业提供技术和软件服务;而过程控制部,则以软件为基础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仪器仪表和相关服务的行业先锋。分离,是为了更好地聚焦工业自动化与软件服务。
并购才是维持大盘的主旋律。以英国仪表公司Spectrics为例,在过去十年并购次数达到4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