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田野里到处是一趟一趟的红荆棵,老家又叫它槡树柳。据老辈人讲,这些红荆棵是在刚入社时,人们为了根治田地盐碱,用一尺来长的红荆橛打入地里培植起来的。这些红荆趟把一块块农田隔开,趟与趟之间大概有二十米、三十米不等。
春天,一行行斗大的红荆圪垯,从满身尖尖的红荆茬上,推出了无数毛茸茸、碧绿绿的新芽,与翠绿色的麦田交织在一起,微风吹来,宛如那蔚蓝色的大海掀起了一道道整齐波浪。阳春三月,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它们擦着红荆低低地飞舞、嬉戏,给这青一色的大地更增添了无限的生趣。
夏天,一趟趟新芽变成一趟趟齐肩高的又脆又嫩的红荆条,田地之间宛如一堵堵翠绿色的屏障,把一块快农田封得严严实实,挡住了北来的狂风,遮住了金色的麦田。一场暴雨过后,它们被洗得更加显得苍翠。
秋天,红荆枝丫上开满了粉红色的小花,散发出阵阵的幽香。蜜蜂在花枝上嗡嗡地闹着,她们正在抢着酿造这不可多得的红荆花蜜。这时期,村外的田野里住满了放蜂的人,他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来分一杯这大自然的馈赠。明媚的阳光下,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仿佛也在游览这不大起眼的"花市"。此时,如果你有兴趣俯下身子,仔细再看一看这一排排的红荆条,会觉得它们每一根都宛如一株株头顶粉霜傲然屹立的"小红松"。
冬天,人们收完秋种上麦之后,才会腾出时间来收割红荆条。说是收割其实准确地说应该是用大镰刀刹红荆,因为粗一点红荆条象镰把一样,想刹掉可不容易,有时甚至得用镰刀砍才能弄掉。这时红荆的叶子象发黄的松叶,仍牢牢地长在枝条上不肯脱落,人们常常把它们凉晒和闷沤一段时间,然后,拿起轻轻一抖,便成了一根根赤裸裸的红色荆条了。这些红荆条用处可大了,人们用它们编笆盖房,编筐握篓,小孩子用它们刻栭,做鞭杆,可结实了。
寒冬到来,如果你有兴涉足户外,走上田野,你会发现那些一趟趟黑色的红荆圪垯,象刚生过婴儿的母亲一样,温柔安祥,红荆圪垯窝里还经常会有野鸡、野兔隐藏。冬天下午放学后,伙伴们会背箩筐,拿起斧头,去地里砸红荆茬,晒干了放到家用来烧锅或烤火。每当寒风搅拌着雪花在风中飞舞时,红荆圪垯用它那略有隆起的身躯,为越冬的小麦迎来一层层厚厚的"雪棉被",给小麦越冬来开春生长积存温暖和水分。
我爱那绿色的杨柳,我爱那傲雪的腊梅,我爱青松,我爱翠柏,但我更爱家乡的红荆。
作者简介:杨喜军,现供职于县人大。擅长书法,文字作品多见于《时代报告》杂志、《延津大事月报》、《延津县年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