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烙馍
□芭蕉雨声
抖音将一首原创歌曲推送我眼前,很多人借它拍同款。河南话唱的烙馍歌儿:“俺妈说今黑吃烙馍,揉好面支上平底儿锅。又炒了一盘儿萝卜缨,还馏了俩手工蒸馍。”我听了好几遍听不够,想以此为背景拍个短视频,没有合适的图片。
烙,河南人发落(luo)音,平声。明明炕熟的是饼,却说是馍。烙馍,河南人都吃,烙出规模,烙出品质,烙出高档次,许昌一带最为突出。嫁到禹州我才知道他们那儿吃烙馍比吃蒸馍多,家庭主妇巧不巧,看她烙的馍。
烙馍卷菜是禹州的主打小吃。城里镇上,随时都能见到这种门店或小摊儿。成品烙馍放在棉被里捂着,以防水分蒸发,卷上菜咬一口,面筋道,菜软烂,嚼起来带劲。有次在伏羲大峡谷遇见挎篮子卖烙馍卷菜的农妇,兜几样菜,馍事先烙好。相距不算远,一过黄河就不时兴了。俺老家辉县只知道烙馍卷豆角,并不常吃。南太行山山水水走过,我没见哪个景点或农家把这个小吃当买卖来做。城里也没有卖的,商家宁可用凉皮或蒸饼代替烙馍去卷菜。因为烙馍弄不好就发硬,卷不成菜。
其实菜只有卷到烙馍里才是那个味儿,烙馍,最大限度激发并保住了麦子的原味,真切的粮食气息让肠胃认可,让身心舒坦。
不管啥菜,一旦卷到烙馍里就不是它自己了,绿豆芽,土豆丝,海带丝,红薯叶,红薯梗,白萝卜缨,红萝卜丝,青椒鸡蛋,青椒肉丝,大葱面酱配馓子,煎个豆腐片抹点酱豆,手边有啥卷啥,海参鱿鱼小河虾也没啥不可以,只是食材不常有,与朴素的面饼也不老搭。菜卷进烙馍便吃不出纤维的糙,吃不出油少寡淡,只觉着口感丰富,嚼起来过瘾。卷一个又一个,很容易吃撑。
禹州人烙馍有套路,各样工具和手法技艺,辈辈相传,摸索出独一无二的操作流程。
婆婆瞧不上我用小擀杖扒来扒去乱擀一气,看着怪忙不出活儿,还擀不匀。就手把手教我和面、擀饼,烙饼。小擀杖不趁手,她寻了一根木棍,劈劈砍砍打磨打磨。二十年了,我还在使,这是老人留给我的念想。两头尖,细长,与我妈给我的小擀杖相比它几乎没有肚子。烙馍急不得,气息放匀,悠着劲儿来。面剂擀成大片再卷到擀杖上推,左右手配合着卷卷放放,循环往复。不到半分钟出一张,薄如纸。因擀得遍数多,且手劲都使在饼的边缘部位,烙出来的饼厚薄均匀,紧实,像是石磙碾出来的打麦场,光滑平整不起皱。
婆婆说,以前庄上谁家孩子定亲换标记,得提早请邻居来家烙馍,一烙一整天,摞起来一人高,待客上桌使。我没见过那场面,但那一年台湾来了一位叔叔,老家没有白米饭招待,蒸馍又不够隆重,就支鏊烙馍。一天三顿吃烙馍,他大约是吃不惯的,也没说啥,只是打趣一下,夸自己牙口好。
歌词里说的平底锅,其实是鏊,中间略鼓,除了烙馍,没别的用途。烙馍不用一滴油,干焙。面饼上鏊,略微一变色就翻,用翻馍批儿均匀摁压一下,起大泡就熟了。起泡即分层,本就很薄,咋会不熟呢。麦秸、芝麻杆之类的软柴禾最好,一把一个火苗,烙馍趁大火,讲究快。婆婆说翻来翻去就成炕焦馍了。摞一起用笼布盖住,烙馍自身的热气蒸腾渗透,馍就软塌塌可以卷菜了。
翻馍用到的翻馍批儿,家家户户都是自己做的,一根破竹竿劈两半,削成光滑的板儿,翻馍这头拾掇得较薄,便于插到饼与锅之间,翻动方便。其他材质都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