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弓是很多人都很熟悉的娱乐工具,伴随了很多人的成长。关于弹弓,想必每个读者都很熟悉,造型简单,制作方便,一根橡胶加一个“Y”字形树杈就可以玩上很久。
那么在古代弹弓是什么样子的呢?恐怕很多读者都会感到疑惑,难道不是“Y”字形的吗?
您别说,还真的不是“Y”字形,古代的弹弓和我们都很熟悉的弓箭是一个造型的,唯一的区别在于,古代的弹弓会在弓弦的中部加上一个小皮兜,用来放置泥丸。
为什么古代的弹弓会是这种造型呢?
其实这得从弹弓的起源说起,我们常说“弹弓”,其实您恐怕也发现了端倪,这个“弹”和“弓”其实是分开的两种武器,“弹”就是指上图所示的造型了。
而“弓”就是我们常见的“弓箭”。
关于“弹”和“弓”的起源,历来有这样的说法,叫做:弩生于弓,弓生于弹。
这个说法当然不是指弩最诞生,而是指“弩”是脱胎于弓,而弓又脱胎于“弹”。但实际上“弹”和“弓”的出现年代都非常早,根据现有的说法,三皇五帝时代就已经诞生。
提到这个“弹”您可能不知道它最初的作用是拿来干嘛的?它可不是用来打仗的,其实“弹弓”的何*伤力很小,几乎很难对敌人造成伤害。
它最初的作用也不是用来打鸟兽的,而是孝子拿来守护父母的坟墓被鸟兽破坏的一种工具。
《吴越春秋·卷九》中就说了:
古者人民朴质,饥食鸟兽,渴饮雾露,死则裹以白茅,投于中野。孝子不忍见父母为禽兽所食,故作弹以守之,绝鸟兽之害。
在远古时代,那时候还没有诞生丧葬文化,对于死者的处理也是十分简单,裹上一层白茅就安放在地面的某些位置就可以了,而不是埋进地下。
但是放在地面上容易遭到一些野兽的破坏,有孝心的后代觉得这样对父母太不尊敬,于是就制作出“弹弓”这个玩意用来驱赶鸟兽,后来发现效果不错,挺实用,便在此原型上诞生了“弓箭”。
弹弓的制作非常简单,早期是采用竹片,后来才发展成为用木材削出特定的弓型。弓弦的材料主要是生牛皮或者牛筋,因为其韧劲足,不易断。
随着历史的演变,弓箭逐渐走上战场,成为古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而“弹弓”却逐渐成为一种娱乐工具,唯一的用处就是拿来打打鸟儿,再大一点的野兽就没有办法了。
清旦,怀丸持弹从后园而来,衣夹履濡……夫黄雀但知伺螳螂之有味,不知臣挟弹危掷,蹭蹬飞丸而集其背。
吴王夫差*了伍子胥以后,准备攻打越国,有大臣就用“弹弓射鸟”的典故来劝说他取消攻打齐国,可见“弹弓”的历史悠久。
在古代,“弹弓”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呢?有个成语叫做“挟弹王孙”,就是指那些成天不务正业的富家子弟,喜欢玩弹弓射鸟的游戏,比喻这些人玩物丧志。
宋代有首诗歌叫做《西湖旧梦》,如是写道:王孙挟弹打鸳鸯,红藉花前世界凉。
元朝书画家赵雍还画了一幅很有名的《挟弹游骑图》,下图所示:
那么小小的弹弓怎么会成为身份的象征呢?
其实弹弓本身并不是什么奢侈品,平民子弟也玩这个东西,只不过在古代由于生活艰难,穷苦人家的孩子很早就承担起家庭责任,也就没有时间带着弹弓出去打猎了。
有志向的孩子每天读书,希望将来考取一个好的功名,自然也是没有时间去玩的。所以一般能够玩“弹弓”的多是家境优越的富家子弟,或是社会上的闲散人员。
《世说新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年轻时就喜欢玩弹弓,他带着弹弓走在洛阳大街上,因为长相美丽帅气,经常引来很多女性的围观。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
这里的“弹”就是指“弹弓”了,古人比较严谨,把“弹”和“弓”是严格区分来的。
而现在我们看到的“Y”字形弹弓是上个世纪才诞生改良的娱乐工具,不管是在形态上还是材料上,都比古代的弹弓在力量和射程上要大为加强,古代的弹弓和弓箭一样,都是用竹子、木材和牛皮、牛筋制作而成的。
现代弹弓的改良让它变得更加小巧便于携带,而且由于弓弦采用橡胶,使其具有更好的弹性,轻轻松松达到五六十米的射程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力量很大。
有些弹弓爱好者比较复古,这几年也开始慢慢玩起了古代版的弹弓,就技术难度上来说,古人的弹弓要求的技术更高,这是由于它的造型决定的。
小小的弹弓,想不到它竟有如此复杂的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