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摄图网)
顾远:“ 项目式学习(PBL)” 这两年特别火,好像谈教育创新言必称 PBL 。其实和很多的教育创新一样,PBL 与其说是创新,不如说是 “回归” ,回归到学习本来该有的样子。往远了说,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里发生的学习,不都是在真实世界里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而发生的吗?往近了说,我们大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过往,那些真正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难道不都是来自真实的实践吗?是传统的课堂教育让这些自然而然的学习过程被生生地阻断,学习于是变成了一件不再有趣的事情。是时候让学习回到它本来的样子了。
关于 PBL 的文章和书籍很多,群岛加速器的 “灯塔二号:闪翻学习团” 最近翻译和共学的这篇文章非常经典,简明而深刻,我们认为是每一个希望应用 PBL 来改善学习体验的人都必须认真阅读的。
作者提出的设计 PBL 时必须包括的7个元素,涵盖了 PBL 全流程的各个关键环节。文中既解释了各个元素的具体内容,也指出了为什么它们是 “关键的” 。以下是正文。
项目式学习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但是这股流行风潮也会带来一定的问题。我们(巴克教育研究所)开始担忧,最近对项目式学习的高涨热情将会导致项目设计和课堂实施上的质量差异。
如果应用得当,项目式学习成效卓著。但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会产生两种问题。第一种,我们会看到很多打着 “项目” 名义的作业和活动,但这些并不是真正的项目式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会受到损害。另一种则是对那些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老师们,这种学习方式会带来事与愿违的效果,导致大量的时间被浪费,老师们感到很挫败,或者并未真正领悟项目式学习的精髓。长此以往,项目式学习很可能会变成又一个教育变革的时髦概念,被人们模模糊糊地还记得,却很少真正被实践。
为了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实践 PBL 项目,我们构建了一个容易理解的 PBL 框架,我们称之为 “黄金标准” 。它基于理论研究构建而成,能帮助老师、学校和各类机构去测量、校准和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水平。“黄金标准” 在许多行业和领域被用来分析最高质量等级的流程和产品。
我们的PBL “黄金标准” 包括三部分:
1.学生的学习目标(在下图的中心部位)
2.项目设计的基本元素(图表的红色部分)
3.项目式教学的实践(我们会另外介绍)
学生的学习目标
任何一个精心设计的项目都会把学生对学业内容的掌握和技能的发展作为中心。就像相机的镜头一样,我们的图表把 PBL 的焦点放在帮助学生做好准备,去享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
关键的知识及其理解
符合 “黄金标准” 的项目式学习教给学生们重要的内容标准、概念、以及深度理解能力,而这些为掌握学校里的学科知识和各学术领域里的知识打下了基础。在好的项目中,学生们会学习如何将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生活中,用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探寻那些复杂难解的问题的答案,并创造出高质量的作品。
关键的成功技能
如今,仅仅是掌握知识、理解概念是远远不够的。不管是身处学校、工作场所或是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公民,人们都必须懂得如何批判性地思考、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协作以及如何有效的自我管理。这些能力被称为 “成功必备技能” ,也被称作 “21世纪必备技能” 或者 “大学及工作的预备技能” 。
值得注意的是,对 “成功必备技能” 的教学只有通过学科内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来进行。例如,学生不会用抽象的、脱离具体主题的方式去学习批判性思维技能;他们是通过批判性地思考数学、科学、历史、英语、职业/技术等科目的学习内容来学习和锻炼这些技能的。
我们建议所有项目式学习都应该关注到以下这些成功技能: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的能力,以及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同的教师、学校、家长和社区可能还会有自己认可的特定的能力,所以项目式学习还可以用以促进其他技能的发展,比如思维习惯、工作习惯以及一些个人素养(如毅力或创造力)。但我们认为,前述四种能力是任何人想要获得未来的成功都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
必要的项目设计元素
那么一个成功的项目式学习究竟该如何设计?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做了广泛的文献研究,并从过去 15 年来我们一直打交道的许多教育工作者们那里提取经验。我们相信,要想设计出一个成功的学习项目,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尽可能地调动起来,就必须在设计项目时包括以下7个元素。
1) 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如果有人要总结 “项目式学习” 的核心,那就是研究和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探寻和解答一个难题。这个问题可能很具体,比如学校如何更好地回收垃圾;也有可能十分抽象,比如评判战争是否是合理的或者何时才是合理的?一个有吸引力的问题将会使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更有意义。他们不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取知识;他们学习是因为他们有真实的需求来掌握某些知识,以便他们可以使用这个知识来解决或解答一个跟他们有重要联系的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对学生构成挑战,同时不让他们感觉到畏惧。当老师设计和实施一个项目时,我们建议他们 (有时可以和学生一起) 撰写一个开放式的、对学生友好的 “驱动性问题” 。这个问题聚焦项目任务,就如将论文内容集中在论题上。比如,“我们如何能够改善学校的回收系统,以便减少垃圾制造?” 或者 “美国应该打越南战争吗?”
2) 持久探究
不同于在书本或网络上 “随便找找” ,探索意味着更积极深入地搜寻或查找信息。探索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意味着符合黄金标准的项目至少要持续几天。在项目式学习中,探索是逐层深入的,当学生们遇到一个充满挑战的议题,他们提出问题,通过各种方式来寻找答案,然后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或者答案。
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很多种方式来获取信息,除了传统意义上通过书本或网络所做的 “书面研究” ,更多则是走到真实的世界中,实地采访相关议题的专家、服务提供者和服务使用者。学生们有时还可能会为自己在项目中要完成的作品而深入调查用户的需求,或者深入了解受众对一篇文章或多媒体内容的看法。
3) 真实性
当人们说某样东西是真实的,通常意味着名副其实。就教育而言,真实性意味着学习的内容或任务与真实世界是如何相互关联的。项目的真实性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一个项目的真实性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通常是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项目可以有真实的背景,比如学生在项目里要解决的问题和那些学校之外的世界里人们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创业者写商业计划书、工程师设计桥梁、总统的咨询顾问就某项政策提供意见)很类似。
项目可以采用真实世界里的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工具,以及绩效标准,比如学生在项目里要规划一个试验性的调研,或者使用数码编辑软件来制作一个达到专业标准的视频。
项目可以对他人产生真实的影响,比如学生在项目里去解决自己学校或者社区里的某个真实需求(比如设计并建造一个学校里的花园、改善社区里的一个小公园、帮助本地的移民),或者在项目里创作出某样东西,这样东西会真的被他人使用或者体验。
最后,一个项目也可以体现出对个人而言的真实性,比如项目围绕的是学生自己的烦恼、兴趣、文化、身份认同,或者他们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4) 学生的发言权与选择权
在项目里有发言权,会让学生们对这个项目产生拥有感,他们会更关心项目,也会更加努力。如果学生们在解决问题和回答一个驱动性问题时不能主动运用自己的判断力,那么这个项目就更像是一项练习或按指令行事了。
在项目的许多方面,从提问到利用哪些资源解决这些问题,到在小组中承担哪些工作、扮演什么角色以及用什么形式来呈现项目产出,学生都是可以有所投入、并为之负责的。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更加深入,可以选择项目的主题和性质,可以写出自己的驱动性问题,并决定如何探究这个问题,如何展示他们学到了什么,以及如何分享工作成果。
5) 反思与总结
约翰·杜威的一些思想继续启发我们关于 PBL 的想法,他写道: “我们不是从经验中学习,我们是从对经验的反思中学习。"
在整个项目中,学生和老师应该反思他们在学习什么,他们是如何学习的,以及他们为什么要学习。作为课堂文化和对话的一部分,反思和总结可以非正式地进行。同时,在项目日志中、在定期进行的形成性评估中、在项目的各个检查节点进行的讨论中,以及在学生学习成果的公开展示中,反思和总结都必须明确地包括在其中。对内容性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进行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并思考如何在项目之外的其他地方应用这些知识。对成功技能发展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内化他们对技能含义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发展这些技能设定目标。对项目本身的反思——它是如何设计和实施的,可以帮助学生决定他们如何设计与实施下一个项目,并帮助教师提高他们的 PBL 实践的质量。
6) 评价和修正
高质量的学生作品是符合黄金标准的项目式学习的标志,而高质量的作品是通过深思熟虑的评价和修正才能达到的。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评估量规、模型以及正式的反馈和评价标准的指导下,给予和接受建设性的同伴反馈,这些反馈将会改善项目的流程和项目的产出。
除了同伴以及教师之外,外部的成年人和专家也可以通过提出真实的(来自真实世界的)观点,为评价的过程做出贡献。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通过不断评估而得到持续改进,其重要性现在已经是共识了。对 “形成性评估” 重要性的许多研究可以有力地支持这种共识。“形成性评估” 不仅意味着由老师对学生给予反馈,也意味着由学生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
7) 公开展示的作品
在项目式学习的黄金标准中,有一条是 “创造一件作品并公开展示” ,作品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展示针对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方案。为什么如此要求呢?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首先,与 “真实性” 相仿,公开展示创造的作品能大大增加学生参与项目的动力,高质量地完成项目。
想象一下,如果仅仅是在同班同学和老师面前进行展示或介绍,即使完成得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学生通常不会太认真地对待自己的项目,也不那么在乎完成的质量。但如果学生们要在班级之外,在更多人面前展示自己的作品,表现立刻就不同了,因为没人想在众人面前出丑。轻微焦虑可以成为不错的动力机制,当然过分焦虑会导致表现不佳,这其中的关键是找到最佳平衡点,所以在公开展示前帮助学生们做好准备至关重要。
其次,通过创作一个作品,学生们将他们所学的知识具体化,从而可以公开的进行共同讨论。
此时,学习中的社交层面显得非常重要,不再仅仅是老师和单个学生的私下交流。这种方式会对教室和学校的氛围产生影响,有助于形成一个 “学习社区” ,在这里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他们所学到的内容、如何学习、什么绩效标准是可以接受的,以及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最后,向公众展示项目产出是让家长、社区成员和更广泛人群了解什么是项目式学习以及它对学生有什么意义的有效途径。
当一间教室、一所学校或一个学区能接受公众检验,就是在传递一个信息:“学生们能做的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许多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学校和地区在项目展示中重新利用了传统的 “开放日活动” ,这进一步强化了上述信息,并争取了利益相关者对项目式学习的理解和支持。当公众看到学生们如此高质量的项目产出时,他们常常感到惊讶,而且也渴望知道更多。
(本文转自Aha社会创新学院,文章编译自《项目式学习的标准:一份详细的课堂教学指南》,译者:杨云武、德庆玉珍、李玮、李想、陈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