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海的尽头是草原》运用的是现实与回忆交相辉映的方式来叙说故事。
它的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危机。在这个关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向中央请缨,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将近3000名孤儿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
本影片重点介绍了一名叫做杜思珩的上海孤儿被收养后,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与牧民家庭相互融合,共同成长的故事。
一直想探寻“妈妈为什么抛弃自己”原因的杜思珩,是个长相美丽、性格倔强的姑娘。在她的心里,如果不搞清楚这其中的原因,她无法在大草原上安心生活。所以虽然被善良的伊德尔、萨仁娜夫妻收养,也拥有了一个哥哥那木汗,但杜思珩仍与新家格格不入,难以融合。从小到大,杜思珩都想着怎么逃离大草原,怎么回到上海去找亲生的爸爸妈妈。直到有一天,逃跑的杜思珩陷入流沙中,被哥哥那木汗救起,而哥哥却因此而命丧流沙中……陷入悲痛中的萨仁娜夫妇,最终选择了原谅。杜思珩的心才从此归属于大草原。
《海的尽头是草原》中用娓娓动听的音乐,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生动讲述着大草原上牧民们感天动地的大爱。他们的淳朴善良,润物无声地治愈着上海孤儿们一颗颗破碎的童心。
草原上既有成群的牛、羊、马,又有凶恶的狼、风沙和流沙。牧民们在一起赛马、摔跤,过着有声有色的牧民生活。婚丧嫁娶也在大草原上延续着它的繁衍生息。吃的是奶豆腐,喝的是牛奶羊奶,啃的是牛骨羊骨,烧的是牛粪羊粪,穿的是皮衣毛裤,睡的是帐蓬。在《海的尽头是草原》中,影片镜头一览无余地映照着牧民们虽然艰苦,但却生机勃勃的牧民生活。
在《海的尽头是草原》中,有一个词不得不提,那就是“母亲”。不管是因为自然灾害时期,把身体较弱的儿子带在身边,把身体素质好一点的女儿送进孤儿院,亲生母亲的一念之差,让她花了一辈子的时间去寻找和忏悔;因为收养了一个女儿,而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葬送了,养母心中的痛无人知晓。世所周知的,是她用慈祥的母爱原谅和包容了这一切。所以说不管是亲母,还是养母,母亲都是我们生命中永远无法割舍的根,是我们所有爱和力量的源泉,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和信仰。
作为电影好评榜第1名的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中蕴含着一股激荡人心、感人肺腑的力量。它的质量无疑是杠杠的。作为一部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中夹杂着很多原滋原味的蒙古话。马苏不光戏演得好,演活了一位宽厚善良的蒙古阿妈,她的蒙古话也说得溜溜的呢。喜欢马苏的朋友,不要错过这部优秀的国产电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