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一下内化知识的话题。很多朋友喜欢读书,但是会发现别人问他:那本书讲了什么?就答不上来了,要么就是能想起什么就说什么,比较散。还有就是上课/学习的时候笔记做得很认真,但是一下课就全都忘了。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人是有遗忘曲线的,如果重复学习的次数不够多,或者没有任何回忆、输出的动作,看过听过的东西就会迅速忘掉。那么:
一、如何记住你读过的书?首先我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好像没记住自己看过的书而觉得浪费时间或者焦虑,我们读书追求“内化”而不是“背诵”。所有你读过的书,哪怕你现在回忆不起来,你的思维方式、你的行为谈吐、你的知识面,都是被改变了的(只有读好书才能用“提升”这个词)。这个过程,就是内化,只不过内化的内容比较少。
其次就是方法。樊登老师说过,他怎么记住读过的书,还能讲出来呢?--思维导图。他看完会马上画下思维导图,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作者的主要观点,补充细节,联想现实案例。偶尔跟儿子去公园散步时还会跟他讲书里的内容。
这个过程,叫做“调用”,即主动调取记忆里面相关的内容进行输出,这个过程多数情况下比再听3遍更有利于记忆。记忆脑科学有很多关于记忆的方法,主要是重复和再加工。重复需要长时大量,不适用于阅读。再加工的具体方法有抄笔记、理解、联想记忆等等,而对于阅读来说,最好的方法是理解 输出。
把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提高内化的比例,自然就能讲出来更多关于“这本书讲什么”的问题。
看完一本书,画出它的思维导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如果有遗漏的就翻书补一下。下一步就是讲出来,能找朋友找朋友,不想找朋友练的对着镜子讲,顺便练习演讲能力。包括记忆上课内容也是一样的方法,遗漏的内容要么上课拍下PPT课后核对,要么课后找同学老师核对。想要更有效地记忆,这些步骤是少不了的。
二、上课如何做笔记?开会跟上课/培训不一样,开会需要记下很多细节,是用来执行的。但是学习是要吸收的,先把这两个区分开来。
那为什么学习的时候不要照抄,老师说一句抄一句没有作用?
抄笔记实际上浪费你用来理解的思考的时间,而且PPT最多是用来核对思维导图的,不要拍PPT当笔记,大概率你拍完就不会再看了,而且看了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所以宝贵的上课时间应该是用来听和思考的。
应该如何做笔记?
在笔记本上只写老师讲了什么大点,课后再把细节补全。比如参加一堂销售培训课,老师讲了销售的心态、产品的理解、客户画像、实战技巧四个大板块,拿客户画像举个例子,就可以在笔记本上写:
3、客户画像:
孔雀型:
老虎型:
猫头鹰:
考拉型:
课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细节补充完整,如果很不确定的,可以先在白纸上写,核对完再誊抄到笔记本上。别不舍得花这个时间,真正要转化为长期记忆,一定是自己理解透,加上实战中多使用,才能内化。刚开始这样做一定会让你觉得麻烦、不舒服,但是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记不住自己学过的东西呢?
Dare to be different. 走少有人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