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长荡湖水面的浮巢上,一窝雏鸟须浮鸥嗷嗷待哺,鸟妈妈快速挥动翅膀忙着“投喂”,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图景。原来,这群须浮鸥于今年春季迁徙至此,已经在长荡湖“安家落户”、繁衍生息,这是常州市金坛区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体现。
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大面积围网养殖和散乱污企业排污,长荡湖水质退化严重。为保护长荡湖生态环境,金坛区2009年拉开长荡湖生态治理序幕。近年来,金坛区将长荡湖生态保护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累计投入93亿元实施综合治理工程,实现了长荡湖由“生产型湖泊”向“生态型湖泊”的转变。
对沿湖非保留村庄的3600余户村民实施了动迁,收储企业7家,征用、流转土地30余平方公里,有效扩大了生态空间和生态容量;对长荡湖的9个出入河道共266个排口进行整治,河道的水质明显提升;累计退渔还湿5.8万亩、退圩环湖面积10.44平方千米;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积极推广金坛数字化渔场、标准化池塘改造和尾水净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应用……经综合整治,长荡湖各项指标向好,水质从劣Ⅴ类恢复到Ⅲ类。
严格落实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捕”要求,实行长荡湖全域禁捕;设立重点保护区域,建成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75万亩;建设集湿地保护、生态科普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滨湖湿地公园……生态的修复为鸟类、底栖生物和鱼类等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让长荡湖再现“鱼虾追彩云、白鹭亲芦苇”的生态场景。据统计,长荡湖生物群落日益复杂,生物多样性指数明显提升,物种从440种恢复到724种,其中新发现早熟禾、马唐等陆生高等植物38种,天鹅、黑天鹅等鸟类10种,泽陆蛙、狐狸和其他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共计60余种。尤其是2022年初,长荡湖畔首批自然孵化的黑天鹅出壳。
随着长荡湖生态质量的持续改善,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儒林镇柚山村成为了“网红”旅游打卡地,谱写“生态蝶变”新诗篇,并由长荡湖湖东功能核心承载区进一步升级为金坛面向“两湖”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十四五”期间,贝特瑞等多个重大项目先后落户长荡湖周边,为百姓就近就业、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环境,老百姓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绿色红利”。
2020年6月,总投资约60亿元的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成功落户长荡湖畔,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吸引了高校入驻,反之也将一步提升区域能级,为金坛乃至常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此外,长荡湖得天独厚的生态价值,还吸引了河海大学生态环境、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等专业,这将会产生更多的基于长荡湖的科技成果,不断形成综合治理经验,长荡湖综合整治的社会效益不断彰显。
通讯员 苏小环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曹卢杰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