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的开支账
现如今,老周坐标大理县城,旗下一个酒店和一个家居卖场,日子滋润得很。
每月儿子学费生活费5000元。 老周的儿子现在是云南大学三年级学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一年学费18000元, 每月生活费3500元。
每月生活各类开支15000元,基本满足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无论是开车还是高铁在大理和昆明往返很方便,老周夫妻与儿子互访频繁,每月15000元的生活费让一家人过得很安逸。
此外,每年两口子或是一家三口都要出去旅行,看看世界,这块要花掉20多万,折合每月2万。 毕竟老周两口子都是勤俭人,舍不得花钱,凡事都是精打细算的。
老周每月的开支,大数是5万元,属于大理古城里的实力派。
老严的理财经
为什么送女儿去私立?
在家乡人眼里,老严是人生赢家。 北京一流的工科院校本科毕业,扩招之前的本科不知比现在稀罕多少,之后老严还回炉修过工商管理。 社会主义教育成功的光芒都洒在老严身上,熠熠生辉。 但其实老严心里知道,自己的软肋: 虽然学习能力尚属合格,跟得上国内的技术变迁。 但在创造性上严重不足,无论是技术路线,还是商业路线上都没什么独到的见解,只能在成熟的路线和领导定的框架下,做好执行。
这些年,互联网公司的路越走越宽,软件公司的路却越走越窄,基本沦为劳动密集型行业。 管理层的战略规划似乎总和市场不太合拍,公司失去了昔日的王者地位,屁股后面一堆小型创业企业追着,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不断涌现,一再颠覆着行业竞争格局。
对于这个,老严着急之余,很是自责。 作为一个IT界老人,自己的作为似乎有限。 而这一切,老严自认为是自己头脑的条条框框太多,都是当年所受教育种的因。
所以,老严希望闺女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残酷竞争,走自我发展的道路,活出不同自己的精彩来。 怎么发展,老严心里没数,但直觉认定,只有跳出传统的教育体系才有可能实现。 眼瞅着集团董事长把孩子送进了这家私立学校,就做了追随者,把闺女也送进去。 他相信董事长的眼界和阅历呀,搭个决策的便车吧,但愿董事长这个看的准(这里腹诽董事长战略决策一千次)。
关于保险
这些年开支骤增,主要都是保险闹的。 当时买保险,老严有几个算计:
- 单位给自己和直系亲属,也就是妻子和闺女都上了附属医疗保险,小疼小病不用操心。 但遇到大病,就指望着这份重疾险的赔付去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优医疗资源,获得生存几率和生存质量。 老严数学很好,懂得人一生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买重疾险就是要将这些概率事件对生活的负面冲击降到最低。 以闺女的保险合同为例,如果不幸罹患保险合同所列的重疾,至少可以获得保额的20%,即10万美元的赔付金用来治病。
- 大病恶病,要想活,就得靠钱,否则致贫返贫是很容易的事情。 之所以给闺女买50万美元保额,是因为老严常常看科技新闻,注意到华诺华公司在美国推出全球首款CAR-T产品——Kymriah,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定价高达47.5万美元。 至于老婆和自己,限于支付能力,就减半了。 闺女的重疾险,保额50万美元,每年的保费只要不到9000美元; 老婆和自己的重疾险,加起来保额50万美元,保费就要21000美元。
- 之所以跑到香港买美元计价的保险,主要是考虑到美元代表着全球购买力,美国政府二百年累积的信用,让美元成为全球最通行的世界货币,必有底蕴。 此外,目前看,全球最先进的药物、治疗方案都可以用美元支付,省掉了未来换汇的麻烦。
- 这款重疾险还有养老功能,老婆和自己到了65岁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保单的现金价值领取年金,这可以作为养老金的来源之一。 毛估计两人的保单现金价值到时也是50万美元左右(但实际值由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决定),是个动员紧急资金的来源。 而且保险公司规划的预期可得额(非保证性投资收益)很美好呀。 老严喜欢这种美好的感觉。
- 这款重疾险还有身故保险赔付,将来老婆和自己嗝屁了,还能留笔钱给闺女做个念想。 如果自己和老婆足够长寿,活到90岁才死,那时候闺女也近60岁的人了,一下子拿到了上百万美元的保险赔偿金(预估的数字),想必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不知道闺女会怎么花这笔预期外的钱? 会不会买一艘游艇去环游世界,这可是她十岁时许下的心愿。
金融投资
老严手头还有四笔金融投资。
一笔是死钱。 2014年和几个老伙计凑了300万买了某著名大V发起的私募股权基金,以互联网公司为主要投资方向,带有强烈的VC色彩。 当年募资,当年就全投出去了,但资金回笼现在却看起来仍遥遥无期。
这只基金的委托人预期管理很到位,这几年的年报都在道苦水,强调别看新生代字节跳动、拼多多似乎风起云涌,成功如此生动别致, 可事实上,投资大陆互联网企业的VC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并不好,有人说是正的,有人说是负的,共识是在正负5%之间的某个位置而已。
老严原想在投资上追上互联网,弥补职业上的遗憾,结果却还是如梦如幻的泡影。 当年慕名的大V别看在微博上牛气冲天,事实上,连ofo的后几轮融资都没赶上,更别提那些如今大热变现的项目。 金融投资真是深似海呀。 长时间的消化和吸收,老严还扛得住,心里已经把当年的投资额在估值时默默地打了对折,现在要盘算的就是何时以何种方式把这个和老婆说清楚。
一笔是活钱,2014年以来家里仍攒下了点余钱,不多,40多万,老严买了一个混合型一级债券基金,最近3年的回报15%出头。 老严的方法很简单,有余钱就申购,要用钱就赎回。 图个固定收益,省心。
另一笔也是活钱,是公积金存款,2012年买房时,老婆和自己把公积金提光之后,这些年老严的公积金都攒着,大概30多万。 原想着提前还款,但银行手续麻烦,老严也怕手头没有活钱,就一直留着作为储备金。
最后一笔金融资产是股权激励持有的股份。 股灾之后,老严的账面富贵缩水了四分之三,目前过了限售期,但老严想不透彻该如何处置。 对于公司前景,老严不是那么看好,这或许是灯下黑的缘故,看到的都是自家企业的不足和缺点,又或者是这些年老盯着那些成功的科技公司,被幸存者偏差所迷惑。
但感情上,老严舍不得卖掉,一是这是自己心里期许的职业的最后一站,希望公司能越来越好,股票能越来越值钱。 二是变现也不足百万,对当下家庭的金融状况没有大的帮忙。
老周的理财经
2003年老周做生意赚到人生第一个一百万,从此就如星火燎原,一发不可收拾。 其中,投资给老周做了大贡献。
当年为了做好投资,老周可认真钻研过,阅遍天下各种投资理财经。 最后还是巴菲特大师给出的建议,最让老周信服。
如果住在美国一个小地方,巴菲特给手头富裕的“员外们”的投资建议是,只要长期入股当地这四大件资产就足够了,根本不用买上市公司股票。 这四大项资产分别是: 当地麦当劳加盟店、当地福特4S店、当地最好的写字楼和当地最好的公寓楼。 老周活学活用,下手买的是大理古城的三房一照壁的院子、下关新城的三居住宅楼、家居城的经营物业产权单位。
巴大师之所以推荐“乡绅们”参股麦当劳加盟店和福特4S店,老周认为是因为餐饮和汽车是美国小城市生活的两大入口,只要人口稳定经济繁荣,这两门生意是不会差的。
以此参照,大理小城的消费也将是长期增长点,所以老周重点投资本地家居城的经营物业产权单位,持有的营业面积逐年递增(每年也有几十万的租金收入)。 自己同时经营两个家具店,一个卖家具,一个卖装修建材。
从2005年开始,老周每年都要跑一趟北京,看望老同学老严,要求老严领着逛遍北京的居然之家和红星美凯龙的所有门店。
每次参观完毕,老周对加注经营物业的信心就越足,而且自己的买卖经也注入了新的思想。 老周相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家居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大理地处彩云之南,物流成本高,自成市场,作为本地经营者,老周自认别有优势,外地商家进入是有壁垒的。
巴大师之所以推荐当地最好的写字楼,老周认为是因为本地商业的发展给写字楼带来租客,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大理的工商业欠发达,老周不认为写字楼有前途; 但大理的旅游业发达,老周认为能从旅游上赚钱的物业就是好物业。 所以2008年在大理古城花200多万,买了一个三房一照壁的院子,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地处大理古城商圈,租给商户经营客栈,现在一年的租金不止20万。 当年老周知道老严手上正好有一百多万,加上按揭方便,也劝老严买一个院子,但老严一心想着在北京扎根,没顾这茬。
巴大师之所以推荐当地最好的公寓楼,老周认为是因为本地居民为了改善居住条件,好的公寓楼具有好租金和升值潜力的双重优势。 但老周有钱的时候,大理的房地产行业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根本没有什么最好的公寓楼。 所以老周买了省重点中学旁的艺海天城公寓楼,买了10套40平米的开间。 当时14万多一个单位,现在每个月可以收租800~1000元(市价50万一个单位,老周的150万变成了500多万)。 因为有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的痴心父母愿意付溢价掷豪金为上学的孩子觅一个歇脚的地方。 所以现在回味巴大师买公寓的思路,老周依然觉得隽永深刻。
当年为了买物业加杠杆的负债,现在早还清了。 美美的收租公当着,加上两个家居店的进项,老周现在是净现金的储蓄者。 对于富余的现金,老周习惯滚动买点各期限的大行银行理财,做生意的人嘛,要习惯储备现金,谁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机会崩出来?
受老严的影响,老周本想给儿子买份重疾险,但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觉得不划算,也就作罢了。 毕竟,保险条款太复杂了,他心里拎不清。 对于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老周是不敢轻易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