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腕、甩手打法及高手略过!高高手请高抬贵脚轻轻踩!!!
本人对弹弓的兴趣来自多年前一有名的论坛。入圈前经常浏览此论坛,对坛中各路先驱的经验帖逐篇拜读,什么皮兜尺寸(那时皮兜得自己做)啊适合自己皮筋长度比例啊各类击打方式啊 等等,几个月的潜水粗浅地吸取了各家精华,再三斟酌之后选择了腕托卡球弓。
玩弓头一年在论坛学习的知识对我大有裨益。随着时间推移技艺不断的由浅入深,对远距离击打目标的满意度就越发苛求,此时击打效果不能保持长期稳定的问题就凸显出来,经常公一天母一天的,让人非常郁闷。苦恼之余经常思索问题之所在:前手?后手?角度?最后还是第二年在单位的一次远行中找到了答案。此处省略几百字……猎户的大儿子说:你那弹弓拉开永远不会比我的木仓打得准,三点一线木仓两点是固定的,你那三点都是晃动的。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回去后……再略过几百字。
多年以前通过长时间的玩耍,基本解决了身体的稳定性。之所以是基本解决,那是因为我是肉长的,开弓姿势不能做到绝对固定。经验告诉我,弹弓想要发发满意(击中或散布微小)无非要做到两点:
一、目标不论远近高低,击发动作在相对的情况下要保持绝对的稳定。
二、具备敏锐的距离感,从而随时调整弹着点。我无此天赋,只能通过长期不断的野打才慢慢将弹道(必须固定一两种皮筋组)及皮尺模糊地刻在脑袋里。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保持动作稳定的办法,稍显笨拙。
前手
肘关节固定:刚开始玩,我推弓会将手臂一直伸展到自己觉得舒服的幅度暂时固定住,再配合后手拉开皮筋。就是这个舒服的角度让我时准时不准(三十米以上)。原因在于即使是同型号的皮筋组也不是每一付的拉力都一样。再者,同一皮筋组在反复击打过程中拉伸比也会有衰变。故而让自己手臂舒服的伸展幅度会在每次的拉伸过程中出现让我察觉不到的细微变化。所以,之后每次拉开皮筋时,我都会将手臂伸展到肘关节内弯处有微酸感便固定。这样效果很好,因为前臂不能再直了,伸展幅度便固定了。现今手肘已习惯性地舒服了。
手腕部位的固定:弹弓虽带腕托非常省力,皮筋拉满后还是要微调角度的。我是斜握左手持弓,判断推弓是否周正,初期会看看弓头左上角弓眼皮筋穿入的开口线是否与视线平行,习惯后不需再用视线找平。平时观察到很多弓友推弓弓门是斜的也玩得很不错,这点我也不纠结,各人有各人的玩法。
后手
我用的撒放器属另类,好坏不论,其中的乐趣自己知道就行了。我是贴脸短拉,是将撒放器上某一个点轻挨着右脸其中一颗后槽牙来固定角度的,大家手指捏皮兜如何操作我就没资格去评论了。增加射程就两个法子,换上尺寸短些的内穿皮筋组和增加股数(撒放器的好处之一,极度省力)。看过一些视频演示,有人在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只需调节后手高低(我必须调节腰部)去击打目标的。前手不动,后手动,弓门必定会随后拉方位相应倾斜,这种玩法也一样的厉害,只能说世上狠人太多,呵呵!
腰部
相关要领浅显易懂,各类资讯里已经很普及了,不再赘述。
以上做好了也能解决新换皮筋组头十几发打不好的问题。
再说个题外话,很多朋友将玩弹弓的要领升华到科学层面,弓门尺寸、测速仪、钢珠及皮兜克数、皮筋拉力、拉锯等等数值演算到小数点后几位了,这种钻研精神让我自愧不如。可让我不明所以的是,既然是科学,就必须是严谨可重复的。以上各项除了弓门尺寸钢珠克数(精密)以外其它各项指标都会受限于皮筋组而成为变量。玩弓本就是件快乐的事,有人钻研、分享也无可厚非,但脚踩“科学”的台阶登上自以为的高处俯视芸芸众生并讥讽嘲笑他人,这众人其皆醉我独醒的心态也是不可取的。
以上就是我多年来经历对稳定击发姿势的一点点体会。文中没有什么空间物理、神经学科来支持自己的说辞,简单了点,望大家体谅。很多大神都说过开弓姿势要稳,但怎么个稳法具体怎样做? 翻贴无数奈何缘浅没能找到所需资源,只能自我解读,其中些许呆板,见仁见智吧。方法历经多年早已成为习惯。如让那位高人隐士稍感不适触到笑点,欲喷。拜托再回首,瞟了一眼此帖开篇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