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是我国“五档七类”城市体系的一个层级,参考指标就是城区人口的数量。大城市又分为两档:Ⅰ型,城区人口300-500万;Ⅱ型,城区人口100-300万。
城区人口并不是计算的所有市辖区的总人口,而是建成区人口,这个标准就比较严苛了。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已经建成大城市的地级市并不是太多。
建成大城市有什么好处呢?城市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公共配套设施的多少,比如医院、学校、公园等,都是根据城区人口来配比的。再比如轨道交通建设,城区人口也是一个硬指标,不是有钱就可以建的。
江西是我国中部的一个省份,从总体实力上来看,江西在全国算不上太出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江西的经济实力居中。2021年,江西的GDP为2.9万亿,在全国是第15位。
第二、江西的人口总量居中。根据七普人口数据,江西现有常住人口为4518万人,在全国是第13位。跟六普相比增加了60多万,增量也不是太大。
第三、江西的城市规模都不大、等级也不高。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江西没有一个城市上榜。省会南昌市,GDP在全国也只排到第38位,城区人口300多万,尚未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江西如何突破呢?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江西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提升自己的能级呢?唯有做大做强城市经济,提升省会城市体量,扩大各地级市的规模,这样才能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江西共有11个地级市,到2035年,将建成6个大城市,分别是:赣州市、上饶市、九江市、吉安市、抚州市和宜春市。
这6个地级市到底有何与众不同呢?它们能否实现江西确定的目标呢?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
九江、上饶2市即将建成,剩余的有希望建成吗?江西除南昌外,首推赣州,这也是江西的副中心城市,国家点名在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地级市之一。赣州的情况我们会在下面具体分析。
除了赣州,当属九江和上饶了。其实九江在江西所有地级市中,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区位优势,那就是临江。
对于内陆城市,长江的港口对于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江西虽然地处中部,但是长江似乎跟江西开了一个玩笑,那就是从全省的最北边穿过了,除了九江一座城市沿江外,其余的均不搭边。
随着赣州崛起之后,九江的地位有一些微妙,并未被确定为副中心城市,而是纳入南昌一体化发展。南昌如今的体量不够,正是虹吸全省的时候,九江靠的近反倒成为劣势。
不过好在九江底子厚,如今城区人口已经接近90万,建成大城市也就两三年的事了。
上饶除了不临长江,区位优势更要优于九江,是南昌对接长三角的必经之地。如今上饶的城市规模已经超过九江,城区人口达到92万,建成更是易事了。
吉安,现有城区人口55万,抚州是82万,宜春有73万。抚州和宜春问题都不大,十四五实现不了,2030年之前问题也不大。
关键是吉安市,实力在江西11市中不算冒尖,现在距离大城市的门槛又最远。只能说建成有难度,但是尚可一试。
赣州:是江西对我的目标更高,是要建成Ⅰ型大城市现在开始重点说说赣州了。
在文章开篇说过,大城市分为Ⅰ型和Ⅱ型,两者的差别还挺大的。在很多省份,省会城市还是Ⅰ型大城市的规模,普通地级市建成Ⅰ型的可谓是凤毛麟角。
赣州现有城区人口超过200万,已经是Ⅱ型大城市了,但是江西对它的目标更高。
赣州是江西唯一的副中心城市,GDP也位居全省第二,人口总量更是高居全省第一,还是具备一定的基础的。
赣州能否建成Ⅰ型大城市?关键指标就是要看现有城区人口规模。
根据城建统计资料,赣州市的城区人口已经达到了200万,在中西部地级市中,这绝对能排到前五。
这也是江西将赣州的目标定位为Ⅰ型大城市最大的底气了吧!
从差额上看,还有100万的缺口,按照15年的时间来测算,平均每年需净增加城区人口6万多人,不得不说这对于一个地级市而言难度不小。
尤其是赣州靠近珠三角,这既是发展优势,但是同样容易被虹吸。不过好在近十年的时间,赣州市总人口竟然是增加的,而且还增加了60多万人,这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
既然人口优势具备了,想要建成Ⅰ型大城市,还需要产业来支撑。在2022年一季度赣州重大项目协同联动开工仪式上,共有358个项目,投资总额高达2129亿,这个数据也见证了赣州的发展势头。
虽然很难,相信赣州Ⅰ型大城市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