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咱们讨论中国金融体系的时候,一般包括6个组成部分。
第三部分是债券市场,对债市的认知是考验金融从业人员水准的利器。
债券本质是一种金融契约,是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向社会借钱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利息并按约还款的债务凭证。债券是债的证明书,具有法律效力。债券购买者与发行者是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发行人是债务人,投资者(债券购买者)是债权人。债券是一种有价证券。由于债券的利息通常是事先确定的,所以债券是定息证券的一种。
由于债券市场自带杠杆,所以在每个国家都是比较封闭的,截止到4月末我国债券市场余额达138.2万亿元,而A股总市值只有80万亿,也就说债券市场是A股的近两倍,所以从全球资本市场来看,债券始终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之一,M国是这样,欧洲亦是如此。债券的利率和流动性,代表着一个国家的信用,所以债券的波动会随时跟主权货币相关,可以说所有的经济危机都是债权危机,没有一次因为股市风险直接导致经济危机的,因为股票可以一直持有,而债券达到一定程度就会违约崩盘。
一般来说,我们把债的类型分为3类:
第一种是政府债,也叫利率债。
中央 地方的政府债余额45万亿,政府债风险最低,对应的收益率也最低,这是我们的国家信用,投资者一般是金融机构或法人客户,老百姓虽然也知它好,但由于收益率太低,一般不会配置。
但要注意“城投债”不是政府债。国有发债主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一类是企业。而企业里面,开展城市建设的是城投公司,或者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它们是由地方政府控股企业。城投公司发行的债券叫城投债。城投债现在是我国信用债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品种,占比在50%左右,规模超过10万亿。债圈有个城投四大天王,东镇江,西遵义,南湘潭,北大连,债务负担都很重,但镇江最近一笔5亿的城投债利率只有3.8%,依然有147亿资金来抢,近30倍超额认购;与此同时,今年也有近百位城投高管被查。左手抓人,右手还有人往里冲,可谓冰火两重天。主要原因就是资产荒,从去年底的新一轮货币宽松政策,让市场上的钱开始增加,但可选的投资机会却不多,民企贷款意愿不强,居民不愿消费,储蓄规模屡创新高。一边是股楼双跌,另一边机构的资金又不能闲置,如果说房地产是夜壶,城投债就是牛夫人。当提起尿壶发现没尿的时候,牛夫人也就成为了小甜甜,成了“香饽饽”,从而忽略城投债并不属于地方政府债券的事实。
今年各地大规模发债的主要原因是原本的非标隐形债渠道被堵住,要浮上水面,并非发展目标的增加。现在上面要求尽快解决地方隐性债,但现实问题是一方面各地政府的隐性债数额巨大,另一方面又缺钱,不仅连口罩的钱都要拖欠供应商,甚至部分地区连工资都要“另想办法”,左边是现实的局面困难,右边是上面催着解决问题,于是就大规模发债,实在催得太紧就有胆大的宣布城投公司可以*,这可能就会导致纠纷,毕竟很多城投债的债权人都是老百姓。
第二种是公司债。
也是老百姓参与最多的一类。并非一定是上市公司才能发行债券,但实践中发行主体一般都是上市公司,其信用保障是发债公司的资产质量、经营状况、盈利水平和持续赢利能力等。信用风险一般高于城投债。而公司债也分抵押债券和信用债券,债券质量取决于担保抵押是否做的实,目前公司债余额30万亿左右,最近暴雷最多的是公司债,大规模违约,目前总量达到2000亿左右,甚至连3A的永煤控股、清华紫光和北大方正都能爆,国内信用评级存在普遍的高估,上去容易下来难,导致AAA评级满天飞,在评级的时候,过多强调*背景和规模,而评级公司评估财务状况的时候,过多依赖于合并报表后扭曲合并报表之后的财务数据,所以信用评级只能当参考了。
第三种是金融债。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我们的金融债券主要由国开行、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机构一般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信用度较高,因此金融债券往往有良好的信誉。金融债30万亿左右。金融机构允许*,但实际很难。比如当年的包商事件,其中那个的二级市场46亿债券是不认账的,但最终都是往往是接管、*,所以理论上金融债也有风险,只是风险较小。
综上所述,从风险角度来说,公司债>城投债>金融债>政府债,而利率肯定是正好相反,咱们常说的银行类固收,券商资管、信托,业绩比较基准从4%-8%不等,所以整体来看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还是属于风险较低、收益较低的固收类投资品种。
本期为科普内容,仅对行业进行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下期说金融体系六大组成部分的另外3个,股市、外汇、互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