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国庆长假,有关电影《长津湖》的话题,一次次冲上热搜。英雄的志愿军留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再一次感动中国。
其实,两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每一战,几乎都像血战长津湖一样,气贯长虹。
1996年12月,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率团访美,接待他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查尔斯·克鲁拉克上将对这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中国老军人肃然起敬。原来,他的父亲维克托·克鲁拉克,是长津湖之战时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副师长,迟浩田当时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79师235团一营副教导员。
那一战,成为美军最精锐的地面部队——陆战一师挥之不去的噩梦。
麦克阿瑟的“滑铁卢”
从1950年10月25日到11月5日,历时11天的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志愿军歼敌1.5万。
尽管包括美军历史最为悠久的骑一师在内的“联合国军”遭受重创,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自信。这位美军五星上将狂妄地宣称,鸭绿江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碍,中国人也并不是一支“不可辱的力量”。
麦克阿瑟的狂妄,来自于他手中的底牌:此时的“联合国军”,作战飞机1100余架,还有紧贴着朝鲜东西边海岸布防的3个航母战斗群,战舰200多艘。而此时的志愿军,还没有一架可以用于作战的飞机。
1950年11月6日,麦克阿瑟发动“圣诞总攻势”:以美第十军在东线经长津湖西进,第八集团军在西线由清川江北上,以“钳型攻势”在江界以南武坪里会合,再向北推进,企图赶在鸭绿江冰封之前抢占朝鲜全境。他还将部署在汉城的美第二十五师和刚刚到达朝鲜的土耳其旅、英军第二十九旅加强西线,美军第三师加强东线,地面进攻兵力22万。东西两线的指挥官也是麦克阿瑟的两员爱将:一个是担任过他的参谋长的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少将;一个是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
11月24日,美军先头部队刚刚突进到鸭绿江畔的惠山小镇,麦克阿瑟的座机就飞到他们头顶助威来了。登机之前,麦克阿瑟面对众多记者夸下海口:“我已经向小伙子们的家人打了包票,圣诞节让他们回家过节!”
第二天,美国各大报的标题中几乎都有“圣诞”二字:《麦帅保证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胜利在望——圣诞节不远了吗?》《圣诞节士兵可以回家》……
11月25日黄昏,志愿军西线反攻在漫天飞雪中开始。*和彭德怀为志愿军确定的是战争史上少有的一次内外双重迂回作战。西线之战的关键是,侧翼力量能否迅速打开战役缺口,直插敌后,断敌主力后路。
这是战将与战将的较量。中国军队一方,指挥西线作战的是37岁的志愿军副司令员韩先楚;美军一方,是51岁的美军“进攻专家”沃克。沃克曾经在二战时期名震欧洲战场,此时已被杜鲁门总统向国会提名,授予四星上将军衔。
这是王牌对王牌的比拼。中国军队两支战功卓著的部队——第38军和第40军承担穿插突击重任。前者,是在平津战役中参与29小时攻克天津城的“攻坚劲旅”;后者,是跟随韩先楚从东北征战到海南岛的“旋风部队”。虽然他们没有飞机、缺少大炮,但从不缺少以弱胜强的战争经历,更不缺少敢于压倒强敌的胆气和勇气。
仅仅一天一夜,“联合国军”东西两“钳”之间就被志愿军撕开了一道口子。沃克没有料到,美军飞机坦克编织的立体火力网竟然无法阻挡中国军队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当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大军已经陷入包围时,赶紧命令突围撤退。第38军113师创造战史上的奇迹:用双腿跑过了美国人的汽车轮子——14小时,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袭72.5公里,先敌5分钟挡住了退路。
正是这5分钟,赢得了胜利的先机。
雨一样的炮弹和航空炸弹密集爆炸,阵地上的岩石化成了粉末;成群成群溃退下来的“联合国军”蜂拥而来,争取最后一线活路。
志愿军始终坚守在阵地上……撤退和接应的两支美军,相隔不到1000米,最终也只能相望而未能汇合到一起。
如果说,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没有料到志愿军如此勇猛无畏,那么,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则没有料到志愿军如此坚韧不拔。
与麦克阿瑟一样,58岁的阿尔蒙德也是个狂妄之徒,一直把中国人称为“洗衣工”。当时,他的第十军下辖美军中装备最精良、保障最充足的第七师和陆战一师。然而,正是被阿尔蒙德称作“洗衣工”的中国人,让他的和他的精锐部队在长津湖留了耻辱一页。
大雪茫茫。50年不遇的严冬伴着暴风雪横扫朝鲜北部盖马高原,长津湖地区夜间最低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战斗打响的时候,43岁的宋时伦率领的志愿军第9兵团,已经在雪野中设伏六天六夜。这支从华东急赴朝鲜战场的部队中,不少官兵还穿着单衣,他们的食品是冻成了“冰疙瘩”的土豆。同一战场上的美军士兵,每天可以领到净重227克的3个Meat系列罐头和3个Biscuit系列罐头,前者以肉类为主,包括肉食、蔬菜等搭配;后者以饼干为主,包括糖果和咖啡、可可粉或柠檬粉等速溶饮料……
长津湖之战,美第七师三十一团被全歼,上校团长麦克莱恩受伤被俘后身亡。这是一支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攻入俄国西伯利亚被授予“北极熊团”称号的老牌劲旅,“北极熊团旗”成了志愿军的战利品。
虽然陆战一师最后时刻在美国舰队强大的海空火力支援下,侥幸从长津湖地区撤退,这支号称美军“王牌之中的王牌”却付出了总减员11731人的惨重代价。战后多年,陆战一师作战处处长鲍泽仍对仓惶逃离长津湖的那一幕心有余悸:“我相信,长津湖的冰天雪地和中国军队不顾伤亡的狠命攻击,是每一个陆战队员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死鹰岭,身穿鸭绒服的美军见到了令他们震惊的一幕:129个冻成“冰雕”的志愿军保持着战斗姿势,年轻的士兵与手中的武器冻在了一起,129杆枪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长津湖之战,出现了3 个“冰雕连”。第9兵团冻饿减员,超过了战斗伤亡。
打扫战场的时候,人们从177团六连上海籍战士宋阿毛口袋里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当这张一度冻得不能够完全展平的纸条送到志愿军司令部时,彭德怀几度泣不成声,哽咽着说:“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甚至超过了长征时期,他们为谁牺牲?他们为谁流血?他们还都是年轻可爱的娃娃呀!”
归国途中,宋时轮面向长津湖方向三鞠躬,同样也是热泪奔流……
是役结束,正值西方“圣诞节”的前一天,美国摄影记者大卫·邓肯问照片上这个美国兵:假如我是上帝,你想要得到什么?士兵低头沉思了一会,艰难地说出一个词:“tomorrow(明天)。”
很多美国兵再也看不到明天了,这中间就包括沃克中将。绰号“斗牛犬”的沃克败退途中车祸丧命,死在了“圣诞”就要到来的时候。他的上将军衔也只能由美国国会“追授”了。
麦克阿瑟吹嘘的“圣诞节攻势”彻底成为泡影,死亡的噩梦却成了美国大兵的“圣诞”礼物。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与“联合国军”鏖战47天,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缴获与击毁各种炮1000余门、汽车3000余辆、坦克与装甲车200余辆,缴获飞机6架,收复了沦陷43天的朝鲜首都平壤……一举扭转战局。
曾经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也不得不承认,美国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
1951年4月11日,第四次战役还在进行之中,刚刚度过71岁生日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被美国总统杜鲁门解职,无奈地结束自己的军事生涯。
1955年年9月27日,57岁的彭德怀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放弃汉城,李奇微留言:谨向中国军队司令致意。
1950年12月26日,“圣诞”节后第二天,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在凛冽寒风中抵达朝鲜战场,接替沃克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同时兼任“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司令官。
李奇微也是一位个性十足的悍将,习惯歪戴着一顶毛边帽子,战斗服外套件马甲,胸前还吊着两颗黑色的瓜形手雷——据说,两枚手雷伴着他在朝鲜战场上度过了一年零6个月。
李奇微没有麦克阿瑟那么大的名声,但同样有着不凡的战争经验。西点军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官,后来指挥第八十二空降师在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实施美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夜间空降作战,诺曼底登陆战役后升任美第十八空降军军长。早年的李奇微,还曾在美军驻天津第十五步兵团当过副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