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歇后语是这样说的:“霜打的茄子,蔫啦”。
茄子在我们日常餐桌上并不少见,做出来的菜品也相当下饭。当茄子遇上霜,立马就蔫啦。这是因为茄子被霜淋到受寒以后,就会变得软趴趴的,所以说蔫啦。
经过不断发展,歇后语并不局限于其字面上表达的含义,比如这句看似极其普通的歇后语,其实也是蕴含着更加深层次的寓意,我们通常用它来形容一个人精神不振,无精打采,说明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很不好。
对于“霜”这个字的认识,第一反应就是“冷”。按照老祖宗制定的历法来计算,节气“霜降”即将到来。按照我们的认知逻辑,气候会变得很冷了。
但答案是:不一定。因为老祖宗早就有这样一句俗语流传于世:“九月霜降霜不打,十月霜降霜打霜”。言下之意,“霜降”这个节气可能出现在农历的九月,也可能会在农历的十月到来,不同的时间到来,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情况。
从这句俗语表达的意思不难看出,当“霜降”在农历九月的时候就早早到来,则说明低温天气并不会很快就到来,因为冷空气到来的月份还没到,所以有“霜不打”的实际情况。
若“霜降”这个节气是在农历的十月才到来,则节气和月份两个条件都满足了,低温气候会如期而至。而且会在“霜降”这一天看到“初霜”,也就是俗语中说的“霜打霜”。
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在进入“霜降”这个节气之后,我们会很深切地感受到深秋的凉意,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值得注意的是: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意味着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变大。就全国平均而言,“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
今年的霜降即将到来,时间是在阳历的10月23日,农历的九月二十八,流传在民间的俗语,里面的月份都是指的农历。
也就是说,今年的霜降是在九月,对应的就是“九月霜降霜不打”,霜降是来了,但月份还没有到,寒流则不会来得那么快。
这对于农耕而言,可不算是一件好事。因为寒冷气温来得晚,则说明冷空气结束的时间也会很晚,极易出现“倒春寒”的情况,这样一来对于农作物正常生长带来了危害,在本该茁壮成长的时间段里被寒冷笼罩,前面生长不良,自然也就没有好的收成。
结语对于俗语“九月霜降霜不打,十月霜降霜打霜”中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虽然历经千百年的洗礼,实则依然有可寻之迹。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没有遭到破坏,老祖宗总结出来的这些宝贵经验,是一直可以沿用的。
但事与愿违,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不可逆的破坏。温室效应,极地冰雪不断融化等等。这些现象一旦出现,气候条件也会随之变化。
因此,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应该理性去看待。毕竟那是观察大自然变化的缓慢过程中得到的蛛丝马迹,如今面对变化莫测的气候,还是得以当地的实际天气预报为准。
最后回答一个问题:霜降在10月好吗?按照前面的分析,答案是:好。但人类的智慧不仅于此,即便寒流来得会晚一些,但我们会随机应变,可以适当延长秋冬季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比如萝卜和白菜,延迟收获时间后,也会得到更丰厚的收获。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