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宇宙诞生的初期,实际上只存在较轻的元素氢和氦。所有较重的元素都是在后期的恒星中一步步形成的,当第一代恒星死亡时,形成超新星爆发,这些重元素会被重新抛回宇宙,这些重元素又跟原始星云混合,从而形成新二代恒星,我们的太阳应当属于第三代恒星。
但是这一次,所有这些新元素的混合-不仅仅是氢和氦,还有碳、氮、氧、硅、镁、硫、铁等等,不仅形成了新的恒星,还形成了一个原行星盘,以及周遭每一颗行星。
新形成的恒星会爆发恒星风,将较轻的元素吹到太阳系的外部,而重力则导致盘状结构的不稳定性坍塌,形成后来的行星。
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最深处的四颗行星是太阳系中密度最大的行星,其中以水星的密度最大。这四颗行星都无法在引力的作用下留住形成时所含的大量的氢和氦。
但是外行星,由于质量巨大,离太阳又远,受到太阳风的辐射更少,所以在这些因素下,外行星都形成了巨大的气态行星。
这些行星中的每一个,跟我们地球一样,总体上都是最密集的元素都集中在核心,较轻的元素在地核周围逐渐形成围绕核心的致密层。
铁是超新星聚变后最稳定、最重的元素,所以也是地核中最丰富的元素,这一点很正常。但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固体内核和固体地幔之间,有一层2000多公里厚的液体层:地球的外核。
上图中可以看到,地球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液体层,里面包含着地球整整30%的质量!
那么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的核心构造的?我们通过什么判断地球有个液体外核?接下来我们就要说下: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如何判断地球的液体外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