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是一体的,理象数也是一体的,而对于同一事物,观测者所处位置不同,看到的理象数也不同,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比如,对于玩“过家家”这件事,3、4岁的孩子和3、40岁的成人有着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孩子们觉得那就是正事儿,会为了谁当什么角色而争吵,那认真劲儿,大人们看了哑然失笑,而大人们明白“过家家”对孩子们的意义就是社会化的演练,而沉浸于其中的孩子们却不甚了解这些意义。这就是对于一件事物,处于不同位置(认知)所得出的不同结论。
又如,对于“吃亏是福”这句话,一个人处于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理解。年少轻狂,怎能吃亏,就算说话也不能吃亏,非得争出个子午寅卯来;到了壮年可能变为一种策略,吃小亏赚大利,忍得一时,赢得一世;再到中年,可能变为“让子弹飞一会”的圆滑,吃亏不吃亏还很难说,吃亏是福还只是挂在嘴边的一句好话;暮年了,回想过去种种,才知道,吃了亏,才心安,人生只为身安心安。
一件事物,同时有理象数,没有没有理的象数,也没有没有象数的理,纯粹的理只存在于意识中,用纯理论描述和表达,一旦形成能感知的事物,就同时具备理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