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来源于原创网络播客节目《亦谈亦唱》,版权归属济南新卓艺文化传有限公司及作者本人。如有引用,请联系作者。)
喝酒是一件快活的事,在不酗酒的前提下,我喜欢跟朋友喝酒。酒喝了这么多年,大大小小的酒场也经历了不少,免不了见识一些酒后的场面,特别是喝过酒之后的各色人等,这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所以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说起。
对于喝完酒之后的表现,有很多种分类和说法。
第一种是喝多了之后睡觉的,有人说那是酒品和人品最好的,其实这事跟酒品没多大关系,跟人品扯上边也有点夸大其词,像这种喝多了睡觉的,其实那就是喝猛了或者干脆没喝多。
第二是喝多了之后爱打电话约人非要开后半场的,这属于酒后交际型。有人说这种人平时比较沉默矜持,但是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远大的抱负,有追求成功的渴望。其实我觉得这只是一部分,基本上我遇到的喝多了之后打电话约人的,不是无聊空虚、心情不好,就是平时自以为是惯了,怀着你根本想不到的一些理由,借题发挥而已。
第三种就是喝多了之后爱找人说话的,有的心理分析说这种类型的人性格比较内向,平时不轻易表达自己,现实生活中受到一定的压抑。这个说法有一部分的准确,但是我还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人往往心机比较重,顾忌比较多,喝多了酒需要释放,但是基本停留在话唠的层面上,也属于比较理智和可控的类型。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酒后滋事型的。其实这种人往往不是不能喝酒,他们常常酒量都说的过去甚至相当能喝,但是他们的症结根本不在酒量大小,而在于他们从一开始就想把自己喝醉,醉了之后表现出骂人、摔东西、找人打架或破坏公共秩序等等行为,这种胆大粗野的表现跟他们平时的温文尔雅、胆小怯懦几乎完全不同,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酒壮怂人胆”吧。
我相信,人在喝酒之后的反应常常都有极其真实的现实背景,除了酒精使人丧失戒备心理这个生理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在喝酒之前通常就已经具备了他喝多了之后所呈现出的那种状态的迹象,比如,一个人在酒桌上推杯换盏、左右逢源,表现出明显的社交性的行为特征,那么酒后他通常都会再安排第二场、第三场,而且其中必有大部分的费用由他主动买单。而一个人如果在喝酒的时候表现得闷闷不乐,那他喝醉的可能性就将直线上升,而如果这个人又偏偏是性格内向、遭遇了生活挫折的话,那几乎可以断言,他差不多会转向话唠甚至会挑战公共秩序了。
上面说了这些酒后的表现以及简单的行为特征分析。
那么为什么人在喝酒之后会做出种种跟平时不一样的表现呢?难道真的是酒壮怂人胆吗?
其实,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酒后的行为,无论表现出什么样子,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喝酒了。
一个人即使酒后有了重大过失,甚至触犯了法律法规,但是喝酒这件事本身并不犯法,也没有违反道德约束,喝酒是一件基本上大家都认可、都允许的正当行为。
所以,深层次的原因就暴露出来了,人就是借着这种正当的理由,才名正言顺的表现出那种真实的内心本质和情绪纠结,人们从潜意识里就认为酒后的行为,是可以在一定程度得到宽恕和原谅的。比如,有人酒后闹事,只要不太严重,周围劝他的朋友就会说,对不起,他喝多了,大家多担待。而旁人顶多骂骂咧咧的嘟囔两句,以后少喝点。大不了如此而已。
所以,回归到最简单的一个道理上,多数人都有着现实压抑,我们潜意识里都渴望以集体性的自然方式改变自己无趣无聊的人生状态。
不仅是喝酒这个事,发散开来说,比如很多人都讨厌每天早上打卡上班,但是突然有一天单位接到通知,明天上午停电,打卡机没法用了,电脑也开不了,空调、点灯、路由器都没法用了,你说你会不会高兴?会不会想第二天睡懒觉、迟到或者干脆不来上班?我的答案是一定会,因为这是让人可以逃避一种厌倦情绪和压抑环境的最名正言顺的理由,不仅自己可以偷个懒,而且是没有任何负罪感和内疚感的,是不需要承担什么道德或法律责任的。
再打个比方,比如去年的世界末日,很多人盼着这天到来,比他妈自己过个60大寿还兴奋,你就跟很多朋友说,你以为人真喜欢世界末日吗?真喜欢看着房子倒了,车子没了,大水把你淹了,地下开个缝把你埋了吗?绝对不是,人其实就是希望这种灾难成为一个名正言顺的改变生活的理由,因为真是世界末日了,什么都没了,人不就平等了,原来你有车我没车,你有房我没房,现在好,大家都一样了,都没有了,而且我还不用为这个承担责任,不需要感到内疚和自责。这是一种潜意识,有的人把这个叫做邪恶感,或者内心的魔鬼,也许没那么严重和危言耸听,其实就是一种渴望释放压抑、不满等等负面情绪的愿望。
所以,说到这里,问题又升级了,我们说酒壮怂人胆,喝酒能放大人的不满情绪,容易使人爆发出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那不喝酒的人是不是就不会寻衅滋事、不会耍酒疯、不会破坏公共秩序了呢?
只要给一个人一个正当的名正言顺的不需要背负责任的理由和机会,绝大多数人都会表现出内心的邪恶感。
我们再说一个最常见的现象,在网络上,经常看到公知、五毛、明星、专家以及那些加V的大号和他们成千上万的粉丝们几乎每天都在互掐,遇上公共事件特别是负面事件,各种对骂、约架、互相的诋毁就会铺天盖地,网络充满了戾气。但是深入追究之后,你会发现,那些在网上整天破口大骂,一幅救国救民姿态或super star模样的人,在现实生活里其实都特别安分守己、甚至老实巴交,不善言辞,为什么他们的真实面目和网络表现差距这么大呢?
实事求是的说,社会有不和谐的地方,人们对社会问题有痛点,而网络往往比较直接的戳到了人们的这个痛点,所以很容易引起公愤。所以网络暴力也不是孤立现象,它是我们这个竞相追逐的、狂躁的、缺乏安全感的现实社会的折射。
这是客观事实,但是这不代表着愤怒、谩骂、指责可以无底线,也不代表以一个虚拟人格的网络身份就可以无限制的做坏事。网络上的非真实身份和虚拟的代号的确给我们提供了发表个人言论和宣泄私人情感的空间,网络的虚拟性就像酒精带来的麻醉感和欺骗性一样,它在本质上迎合了人们以名正言顺的理由和极小的代价来展示真实自我的心理,但是这种状态很可悲。
如果我们说那些喝多了滋事的人让人觉得可怜又讨厌,那就想一想,你是不是也曾经这样大醉在街头,指责这个世界的种种不公呢?如果我们厌恶那些在网络上谩骂的帖子和微博,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的孩子被学校拒绝、当你的房子被不合法的强拆,当你的车子被打着爱国名义的暴徒烧毁,你能保证自己没有怨恨和暴戾倾向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都是怂人,我们时刻都面临着内心的挫败感和无力感,我们随时都可能被搞得沮丧和不安,只是我们暂时安于现状,暂时瞧不起那些醉倒在路边的酒鬼。但如果我们的整体生活状态普遍性的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如果我们对未来普遍性的缺少好起来的希望,那么酒壮怂人胆的,下一个,可能就是你。
所以,人总是需要宣泄的,而且需要通过正当合理的渠道宣泄。这个既是每个理智成熟的个人应该做到的,也是整个社会应该建立和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