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炮
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易经》、八卦呢?当今思想敏锐的学者张远山先生让我们对《易经》、八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易经》、八卦的本质:巫术根据考古发现,只有以上的太极图,才是正确的伏羲圆图。其它各式的太极图,包括韩国国旗上的太极图,都是错误图。
伏羲圆图中间的太极图,右面的阳鱼,尖头在上,对应冬至,因为伏羲画六十四卦,是为了制历。(所谓伏羲画八卦,文王重而叠之,成为六十四卦,完全是错误的传说)。伏羲制历之前,先要立圭测影,就是制作日圭,竖一根杆子,观测记录阳光的投影长短。
八卦的“卦”字左面,是两个“土”叠起来,就是“圭”。“卦”字后起,本字是“圭”。伏羲画六十四卦,其实是画六十四圭,记录一年日影的六十四个象,用于制历。后来《周易》把伏羲六十四圭转用于卜筮,才在“圭”旁加“卜”,《周易》六十四卦于是与历法脱钩,从此以后,不再明白伏羲画圭是为了制历。
《人皇伏羲》的剧照
立圭观测日影,冬至日影最长,就是黑夜最长,白昼最短,因为冬至那天,太阳南行到达南回归线上空,最为靠南,北半球阴极。太阳到达南回归线以后,开始回归北行,于是阴极而阳生,冬至以后,日影逐渐变短,北半球逐渐从冬天变成春天,九十天以后走到春分,就是阴阳平分、昼夜相等的泰卦。因为春分那天,太阳北行到达赤道上空。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第一季从一阳来复开始。在伏羲圆图上,是从北走向东,从水走向木,从冬至走向春分,就是从坤卦走向泰卦,用了十五卦、九十天,经过一阳五阴、二阳四阴,走到三阳三阴的泰卦。坤卦对应冬至,泰卦对应春分。
太阳北行走完第一季,继续北行,又走第二季,北半球逐渐从春天变成夏天。在伏羲圆图上,第二季是从东走向南,从春分走向夏至,就是从泰卦走向乾卦,同样用了十五卦、九十天,经过四阳二阴、五阳一阴,走到六阳的乾卦,就是夏至。所以上半年的两季,是“阳复”的半圆,就是右面的太极阳鱼,尖头在上,圆头在下,从一阳走到六阳。
夏至日影最短,就是黑夜最短,白昼最长,因为夏至那天,太阳北行到达北回归线上空,最为靠北,北半球是阳极,太阳到达北回归线以后,转为回归南行,于是阳极而阴生,夏至以后,日影逐渐变长,北半球逐渐从夏天变成秋天。乾卦六阳爻,对应夏至,虽然没有阴爻,但是太极阳鱼的圆头中心有个黑点,所以乾卦表面是纯阳,实际上阴在其中。夏至以后,一阴就生出来,从阳鱼变成了阴鱼,进入下半年的第三、第四季。
第三季是从夏至走向秋分,就是从乾卦走向否卦。同样的顺序,同样的时间,泰卦对应三阳三阴的春分,否卦对应三阴三阳的秋分,卦象正好相反,不过否卦也是阴阳平分,昼夜相等。
最后是第四季,太阳继续南行,走向南回归线,北半球逐渐从秋天变成冬天。就是从否卦走回坤卦,同样的顺序,从四阴二阳走回六阴的坤卦,就是冬至。冬至之前的最后一卦,就是《归藏》六十四卦的最后一卦——剥卦。所以下半年的两季,是“阴剥”的半圆,就是左面的太极阴鱼,尖头在下,圆头在上,从一阴走到六阴。
伏羲六十四卦,先用坤乾泰否四卦,确定一年四季的四个最重要节气,再用另外六十卦,每十五卦演示一季九十天,加起来是一年三百六十天。
一部演示天地循环,四季变化的六十四卦历法,到唐尧时期,他化圆为方,将六十四卦排列成九路围棋式的天圆地方;到周文王时,他又改造成《周易》两卦一组的吉凶小循环,分为上经、下经,上经三十卦专演天命;下经三十四卦专演人运。
文王借用伏羲的八卦图形,作为占卜的符号。处于偏隅鲁国的孔子既不处在当时洛阳的知识中心,也不熟悉伏羲的历法知识,更不清楚唐尧、《周易》化圆为方,脱离天道,到晚年才看到《归藏》而开始研究《周易》,当然也就无法研究出所以然。
《孔子》的剧照
20世纪初,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提出了关于原始思维的学说,他认为原始民族与文明社会的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前者的思维很少运用抽象概念,也不受逻辑规律尤其是矛盾律的支配。在原始思维中,事物和现象没有确定的性质,它们既是自身,同时又是其他东西,它们可以发出自身的神秘力量,又可以接受外来的神秘力量,他将这种思维规律称为“互渗律”。
列维.布留尔
《周易》规定奇数属阳,偶数属阴,以一、三、五、七、九为“天数”,以二、四、六、八、十为“地数”,认为占卜中的数字运算可与四时代兴、五年再闰、一年三百六十日甚至与“万物之数”相对应,所有这些观念都反映出一种神秘的不受逻辑支配的原始思维方式。易学的兴盛意味着中国古代人心目中的所谓最高智慧,是一种与神秘观念和互渗律保持密切联系的智慧。
原来久盛不衰的《周易》热,其本质不过是一种巫术热。
选自《神从何来》书稿的第二章《源头浊水》,作者灯火阑珊
延伸阅读《》
《》
《》
《》
《》
《》
《》
《》
《》
《》
杨振宁:《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节选)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方才对我的介绍有一点点需要更正的地方:我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已经退休了,我现在是北京清华大学的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
我的题目是《《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以下几十分钟要讨论许多观念:精简、比类、天人合一,联想,取象,汉语汉字之形成,归纳等。这么多观念很短时间不能讲得清楚,主要讨论的集中于三点。
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