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年出差130天,不出差就是在加班。他的办公室在吉林大学地质宫五楼,只要不出差,房间的灯就会亮到深夜。在黄老师去世后,他的精神也被称为‘地质宫不灭的灯火’。”
5月21日,“黄大年精神的档案记忆”主题报告在线上开讲,再次令人沉浸在黄大年以家国为念的高尚情怀中。
接续奋斗,完成黄大年未竟的事业
日前,由吉林大学牵头、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参与的“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项目通过结题评审。而这项技术一直是西方国家长期对我国封锁的“卡脖子”技术。
2009年底,黄大年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回到祖国,为的就是关系国家战略安全的科研梦——巡天探地潜海。直到2017年1月因病去世,他始终投身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带领国内科研人员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其中就包括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重力梯度仪。
黄大年去世后,他的同事、学生和其他科研人员始终为进一步提高航空重力梯度仪的精度而努力,研发了旋转加速度计式重力梯度仪,实现了整机从0到1的突破,完成了国内首次航空重力梯度仪飞行试验。
不仅仅是在以重力梯度仪为代表的移动平台及探测技术领域。2018年6月2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万米钻机“地壳一号”以完钻井深7018米创亚洲国家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而这正是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所负责的深部探测项目中的内容。
赓续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榜样精神
吉林大学原创话剧《黄大年》、制作情景剧《我想和您通个电话》,启动“黄大年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组建黄大年事迹报告团,将黄大年生前的办公室改建成黄大年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