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是客家地区
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是我国古代百戏中的一种
有着悠久的历史
踩高跷早在公元500多年前的春秋时已经出现
高跷这种民间技艺活动机动性大,行动比较自如,可以在大场面中表演,也可走街串巷。表演时间,一般都在农历腊月、正月间。过年时节,人们打起了绑腿,踩着高跷,盛装出行,走街串巷,好不热闹。踩在高跷上的人,有种高入云端的感觉。
源远流长的客家高跷
客家人许多传统文化活动犹如活化石,世代延续,大多又赋予了新的内容,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文体活动。
古老的客家高跷也是古代客家先民在劳作之余,流传下来的一项独特绝技,表演形式丰富。它吸收了民间戏剧、客家灯彩的表演形式,多为“扮故事”的表演形式。
客家高跷经常扮饰《八仙过海》《封神榜》《水浒传》等故事中的人物。表演者注重人物的服饰,侧重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可塑性强,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长盛不衰的客家高跷
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踩高跷,就是赣州章贡区的客家人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艺术。每逢喜庆节日,总能见到一支支高跷队在街头巷尾的精彩表演,那红绿花白的服饰,古戏曲里的造型和情节,踩在“嗒嗒”作响的高跷上,杂耍般的表演,引来一大帮围观的群众。
赣州的高跷艺术是上个世纪20年代兴起的。赣州高跷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文化历史,自古到今踩高跷都给人们带来快乐,每当高跷表演时,都会吸引许多路人。踩高跷象征着事业红红火火,步步高升、家家生活幸福,吉祥如意。
踩高跷之所以得以保留下来,除了是传统的非遗民间艺术舞蹈,还因为它可以当做一种体育锻炼健身,给众人带来快乐和喜悦。
踩高跷可以锻炼身体,增加个人平衡能力,通过踩高跷可以增加本身运动量,机动性较强,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四肢发达。
来源:客家圈
编辑:刘芬 校对:刘敏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谢运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