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虾其实可以做到投资小、高产出。”7月1日,在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云课堂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张家松在作《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报告时指出,未来养虾围绕着“绿色、安全、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工厂化养殖模式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同时,张家松通过分析各国工厂化养虾模式,给国内养殖户推荐了一种简易的多级对虾养殖系统,推进国内封闭式工厂化养虾模式创新。
未来养虾如养鸡
新型高效工厂化养殖是大趋势
回望过去20多年的中国养殖对虾历史,对虾产业几经兴衰沉浮。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大规模兴起中国明对虾、墨吉对虾等品种的养虾热潮,1991年,中国对虾产量超20万吨,拿下全球第一的宝座。然而,1993年由于白斑病暴发,中国对虾产量断崖式下跌,仅为高峰时期的1/4左右。
《对虾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PPT截图
“2018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约205.1万吨(海水140.9万吨,淡水64.2万吨) ,进口近60万吨。”张家松分析,如今中国对虾产业又取得相对较稳定的发展,起决定因素的主要有三点:1、品种的更换,从最早的中国明对虾到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等品种更替。2、设施的进步,从最简易的土塘养殖模式,发展到如今的高位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等,运用了大量的现代化设施,加强了生物安保措施,提高了养虾的稳定性。3、微生物制剂等产品的推广进一步促进了养虾技术的提升。
未来养虾一定是围绕着“绿色、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养虾模式可能两极分化,一端是健康绿色的生态养殖模式,另一端是环境友好型的工厂化养虾模式。“未来养虾可能和养鸡一样,充分发挥工厂养殖设施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对虾的单位产能。”张家松指出,目前工厂化养殖白羽肉鸡40天能长5斤肉,对于现代对虾养殖产业来说,研究开发占地面积少、用水量少、无污染、自动化程度高、不受环境和气候影响的新型高效工厂化养殖模式,是在新形势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随着海水污染加剧,地下水越用越少,虾病增加,中国对虾产业发展面临升级转型。张家松指出,目前国内的工厂化养虾模式普遍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较难推广开。那未来这些模式是否能够在中国得到有效推广,成为主流养虾模式之一?
简易生物絮团模式
少换水可养出12斤/m³
张家松分别展示了美国德州跑道式养虾系统、美国佛罗里达三阶段对虾养殖系统、美国夏威夷基于微藻的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美国德州生物絮团养虾系统、韩国生物絮团养虾系统、泰国正大公司生物絮团养虾系统、比利时生物絮团养虾系统、美国拉斯维加斯集装箱养殖对虾等不同工厂化养虾系统。张家松通过分析对比各国工厂化养虾的优劣势,结合国内工厂化养虾现状,摸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养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