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
1、设计的接缝有纵向施工缝、纵向缩缝、横向施工缝、横向缩缝、横向胀缝、交叉口接缝等精心组织施工。
2、JTG/TF30-2014细则要求:
(1)水泥混凝土面层各种接缝均应填缝密封,填缝材料不得开裂、挤出或缺失。填缝材料开裂、挤出或缺失的接缝均应局部清除,重新填缝密封。
(2)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层加硬路肩宽度时,应按设计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宜采用平缝加拉杆型。
(3)水泥混凝土面层纵向缩缝施工应满足下列规定:
a、采用滑模摊铺机施工时,纵向施工缝的拉杆宜采用支架法安设,也可采用侧向拉杆液压装置一次推入.
b、采用固定模板施工时,应从侧模预留孔中插入拉杆并振实。
c、插入的侧向拉杆应牢固,避免松动和漏插。拉杆握裹强度应按附录G实测,不满足规定要求时应钻孔重新设置拉杆。
d、每天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可采用平缝加传力杆型。
e、横向施工缝与胀缝重合时,应按胀缝施工,胀缝两侧补强钢筋笼宜分两次安装。
f、胀缝板应与路中心线垂直,并连续贯通整个面板宽度,缝中完全不连浆。
g、高温期施工时,顺直路段中可根据设计要求减少胀缝的设置,春秋季施工时,两端构造物间距大于500mm时,宜在顺直路段中间设一道或若干到胀缝。低温期施工时,两端构造物间距大于350m时,宜设置顺直路段胀缝。
h、胀缝板应连续完整,胀缝板两侧的混凝土不得相连。
3、传力杆、拉杆等满足设计图纸及相关要求
a、每道横向施工缝、设传力杆平缝、设传力杆假缝钢筋直径、长度、间距(传力杆等长布置在板厚中间位置),每日施工结束或因临时原因中断施工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应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并采用滑动传力杆型式。设在缩缝处的施工缝应采用加传力杆的平缝形式;设在胀缝处的施工缝,其构造与胀缝相同。
b、不设传力杆假缝顶部缝隙宽度、缝深度满足设计要求,灌注填缝料 。横向缩缝:一般为假缝形式,与胀缝相邻的三条横向缩缝采用设传力杆的假缝形式,横向缩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采用假缝形式,其余缩缝均采用不设传力杆的假缝形式。缩缝顶部应锯切槽口,设传力杆的一端涂沥青并裹敖聚乙烯膜。
c、横向胀缝:传力杆采用长度、间距满足设计要求,传力杆布置在板厚中间位置,在相邻桥梁或其他固定构造物处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小曲线、纵坡变化处应设置横向胀缝,胀缝宽度20mm,缝内设置填缝板和可滑动的传力杆。传力杆一端处需涂沥青并裹敖聚乙烯膜。
d、纵向施工缝拉杆采用数量、间距满足设计要求,纵向接缝向接缝的布设应视路面宽度和施工铺设宽度而定: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采用平缝形式,上部应锯切槽口,深度、宽度满足设计要求,槽内灌塞填缝料;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上部应锯切槽口,深度为2h/5(h为混凝土面板厚),宽度为5mm,槽内灌塞填缝料。
(1)传力杆:传力杆应采用光面钢筋,传力杆尺寸为直径、长度、间距满足设计要求,最外侧传力杆距纵向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满足设计。 相邻的两根滑动传力杆滑动端与固定端必须必须颠倒位置。除角隅钢筋和纵向施工缝拉杆钢筋采用螺纹钢筋外,其余均采用光圆钢筋。
(2)填缝料: 为了适用混凝土路面板膨胀和收缩、施工时不变形、弹性复原率高、耐久性好,胀缝接缝板为沥青纤维板,具体要求见下:
a、胀缝板的技术要求满足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
b、填缝材料应具备有与混凝土板壁粘结牢固、回弹性好、不溶水、不渗水、高温时不挤水、不流淌、抗嵌入能力强、耐老化龟裂,负温拉伸量大,低温时不脆裂、耐久性好等性能。
c、加热施工式填缝料满足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切缝
横向缩缝的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三种,切缝方式的选用,应由施工期间路面摊铺完毕到切缝时的昼夜温差确定:
(1)昼夜温差小于10℃,切缝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H,缩缝深度为1/4--1/5板厚。
(2)昼夜温差10-15℃:应采用软硬结合切缝,每隔1--2条提前软切缝,其余用应切缝补切,缩缝深度不应小于60mm,不足者应切补深到1/3板厚,已断开的缝不切补。
(3)昼夜温差大于15℃宜采用全部软切缝,抗压强度约1--1.5MPa,人可以行走,软切缝不宜超过6H,软缩缝深大于等于60mm,为断开的接缝,应硬切补到深到不小于1/4板厚。
(4)降雨后刮风引起路面温度骤降,路面板温差参照以上描述范围内选取方法,提早切缝。
三、面层配筋设计
(1)明涵:混凝土面层下有箱型构造物横向穿越,其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小于400mm或嵌入基层时,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各(H 1)m或≥4m的范围,混凝土面层应布设双层钢筋网,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钢筋间距200mm,上下层钢筋网各距面层顶和底面5cm厚度处,切缝深4cm,配筋混凝土面层与相邻混凝土面层之间设置传力杆缩缝。
(2)暗涵: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400--1200mm时,在构造物顶宽及两侧各(H 1)m或≥4m的范围内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布设在距面板顶面5cm厚度处,钢筋直径12mm,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钢筋间距200mm,切缝深4cm,配筋混凝土面层。
(3)圆管涵:构造物顶面至面层底面的距离在小于1200mm时,在圆管涵外壁 4m的范围内布设单层钢筋网,钢筋网布设在距面板顶面5cm厚度处,钢筋直径12mm,纵向钢筋间距100mm,横向钢筋间距200mm,切缝深4cm,配筋混凝土面层与相邻混凝土面层之间设置传力杆缩缝。
四、钢筋、模板安装与加固
安装模板前必须准确放出设计中线,严格按弹好的中线、边线安装模板,不得采用木模板,要采用足够刚度且无变形无翘曲的钢模,必须保证模板高度与设计厚度一致,钢筋安装要符合设计要求(传力杆、拉杆钢筋及涵洞钢筋布设见图纸、规范相关要求),对因基层顶面不平整的必须保证面板厚度,可支垫模板,禁止采用基层掏槽,缝隙要填塞密实,不漏浆,模板必须安装牢固,线型与设计线型顺畅,不到有明显不顺直现象。
五、混凝土拌合
原材料必须合格,严格按批复的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准确配料,加强混凝土工作性检查,坍落度应控制在10-40mm,监理办将加强偷工减料和随意变更原材料的处罚力度,监理办将对每日水泥用量、进场水泥数量进行检查,发现随意更改配合比,恶意偷工减料进行重罚。
六、混凝土运输
1、混凝土拌合物应在初凝时间之内运输到铺筑现场。
2、混凝土拌合物应根据工程规模、施工工艺和日进度要求合理配备运输车和相关设备。
3、混凝土拌合机出口混合物的塌落度应根据铺筑最适宜的坍落度值加上运输过程中的坍落度的经时值确定,并应根据运距长短、气温低随时进项微调。坍落度的微调应符合设计要求。
4、运送混凝土的车辆装料前,应清洁车厢或车罐,洒水润壁,排干积水。监理办不建议采用罐车运输,采用罐车运输必须经项目管理办同意,项目经理部承担全部质量风险。
5、混凝土运输车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漏浆、漏料和污染。防止拌合物离析。
6、车辆行驶和卸料过程中,当碰撞了模板或基准线时,应重新测量纠偏。
7、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到现场的拌合物具有适宜摊铺的工作性。
8、运送到现场的混凝土车必须安排专人指挥,运送车的宽度必须小于半幅面板宽度且不得出现倾倒混凝土时撞坏已安装的模板现象。
七、混凝土振捣
必须落实责任到人,现场用震动棒、平板震动器配合震动梁施工,确保无漏振、无过振现象,且震动后表面平整,无坑洼、拥包现象。
八、切缝和刻纹以设计图纸及JTG/TF30-2014相关要求为准。
九、混凝土路面层养护
1、混凝土面层养护应合理选择养护方式,保证混凝土强度增长的需要,防止养护过程中产生微裂缝与微裂纹。
2、缺水条件下,宜采用覆盖节水保湿养护膜、土工毯、土工布、麻袋、草袋、草帘等养护,并及时洒水。
3、洒水车洒水应均匀,喷洒后的表面不得有颜色差异。
4、喷洒高度宜控制在0.10-0.30mm之间。现场风大时,可采用全断面喷洒机贴近路面喷洒的方式喷洒。
5、不得使用易被雨水刷掉的、阳光暴晒可融化的或引起表面开裂、卷起薄壳的养护剂。
6、项目经理部必须制定雨季路面施工质量安全相关措施,并报监理办批复,项目经理部严格落实。
十、安全文明施工
1、施工单位必须配备技术员、安全员、试验人员,安全员在施工现场戴安全员袖标、戴安全帽、穿反光背心进行安全指挥,作业人员戴安全帽穿反光背心。
2、水泥混凝土路面层铺设期间,应关注天气变化,降雨来临前对当日施工混凝土表面采取架空覆盖措施,避免覆盖物造成混凝土外观损伤,施工现场应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遭遇危害路面铺筑质量的灾害天气和气象要素时,应进行及时观测与快速通报,并制定特殊天气的专项施工组织方案和应急处理方案。摊铺中遭遇阵雨时,应立即停止混凝土拌合及铺筑工作,并使用防雨蓬、塑料布或塑料薄膜支撑覆盖,避免覆盖材料直接接触在未初凝、终凝的混凝土上。混凝土面层因阵雨冲刷导致平整度与抗滑构造不满足时,应先磨平恢复平整度,再刻槽恢复构造措施处理。被暴雨冲刷后,路面局部成坑部位或边部被冲毁的,应铲除重铺。
3、施工过程中,铺筑现场发生影响铺筑面层质量的瞬间强风、下雷阵雨或冰雹时,应该立即停工。
4、对于危险路段必须设置危险标志牌,对于具有安全隐患的路段应及时组织人员巡逻,排除安全隐患,把危险源头消灭在源头。
十一、开放交通:达到设计强度方可开放交通。